关于为什么读书,我给出的第2个答案
文/三品茗
在十九世纪的文豪当中,有个比较特殊的例子,那就是巴尔扎克。与同时代的那些作家如莫泊桑相比,巴尔扎克是野路子出身。学的不是文学,但也许是因为内心的敏感而选择了文学创作一途。
他的父亲是老年得子,因此与巴尔扎克之间的代沟极深。他的无亲无法理解他的文学事业,自然也就谈不上给他支持。这与卡夫卡有点不同,卡夫卡是少年时就一直喜欢文学。而我们却看不到阅读在巴尔扎克的少年时期留下什么痕迹,只有一些零星的猜测,认为他在孤僻的少年时读了几本书。
为了写作,巴尔扎克从家中搬了出来,独自生活。而且经济状况非常糟,尝试进行商业活动来养活自己的写作事业,结果反而欠了一屁股的债。他从二十几岁开始从家中搬出来,但是写出《人间喜剧》当中的第一部时,已经三十岁。这将近十年的过程中,除了那些失败的商业活动之外,他还给出版商写畅销小说,不过这些都是易名发表,并且他后来否认了这些作品是出自他的手中。
《人间喜剧》一共二十四卷,九十几部。从三十几岁开始写,原计划写一百多部,却因为长期熬夜写作,伤了身体。据说他一晚上能喝五十几杯咖啡,五十岁出头便离开了人世。而二十年的时间,写出如此多的作品,在作家当中,这种产出效率是相当惊人的。
巴尔扎克的作品多是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对当时时代生活的反映。尽管说并没有显现出比较深刻或者超前的思想,但是我们仍然对他的阅读经历感到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阅读,才能让他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创作出这么多的作品。
鲁迅说他能从医学转到小说创作,得益于在日本留学期间读了百来部小说。虽说其中中短篇居多,但仍然可见大量的阅读对写作的影响非常大。而中国的旧小说,其实鲁迅也没少读,从他的《中国小说史略》、《小说旧闻钞》、《汉文学史纲要》以及《唐宋传奇集》中就可见一斑。
而阅读与写作的关系,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作家,那就是萨德了。
英语中的性虐狂一词,就是从萨德的名字中派生出来的。Sade——Sadism。
萨德作为一个文学家留名,但他的文学才能非常有限,全靠他在作品中融入了许多别人的思想。他把伏尔泰之前对宗教的所有批判都融入到了小说中,这全都来源于他的阅读。
一个三流的故事,其中搭配着对宗教教义的批判,对僧侣愚弄人民,凌辱妇女的控诉,在当时的社会中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因此,人们记住他,是因为他在传播思想上作出了贡献,而非在文学上的贡献。
我们能够从这获得一种启示。如果有志于在文学上作出一番成就,却没有什么文学才能的话。让文学来搭配那些文学外的最新思想与研究成果,也不失为一条出路。
总之,为了写作事业,阅读是无法避免的一个过程。不过,我们也应当记住那句老话: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读书,还是有选择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