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信推出了一项新功能,“只能看见好友最近三天的朋友圈”,而这一新功能引起了网上的热议。大多数人认为这一项功能弊大于利,有很多人不满陌生人都可以看十张图,而好友却只能观看最近三天的动态,这好友的待遇还比不上陌生人。
当然也有人站出来说朋友圈如何设置本来就是一个很私人的事,大家不能用“关心”一词来绑架别人对朋友圈的设置,略微激动的会说这样的做法刺激了某些人的玻璃心才会引起这么大的怨气。
对于这一新功能我有我的态度,可是我还是想尽量客观地指出我的疑惑。
1.
A:你设置了“朋友查看范围为最近三天”啊。
B:对,我不想别人窥探我太多的隐私。
A:那你把它设为私密啊,而且为什么要把自己不想告诉别人的隐私发出来?
B:设置私密、分组这些都要筛选太麻烦了。至于为什么把“隐私”发出来,其实也没有到那么不可告人的程度,只是一时兴起想法,或是我只是想让那时候的朋友知道,而现在联系人扩充了,我倒是不想让太多人去胡乱揣摩我。
A:可是当我一打开你的朋友圈,看见了“朋友仅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这句话,有一种你把我隔在门外,不准靠近的感觉。那时,我只是单纯地想要看一下你以前的动态,确定一下你最近的状态,
B:我发朋友圈的时候认真看 就不用现在再翻一遍了。
A:你发的我有认真看,但我不能确保你每一条动态都可以记得,哪怕是你自己都不能记得你发的每一条朋友圈吧,这又怎么能要求朋友做到如此呢。
B:为何要翻看我以前的动态呢,看过就好了。
A:原因很多,但至少能确定的是,我并无恶意。更多的时候是推断一下你的成长动态,看看你最近还好吗,或是曾经你提出的疑问,我现在可以去解答了,你曾经需要的帮助,我能给予了,你渴望的机会,我帮你争取了……
B:那不必了,毕竟已经过去了,答案我可能找到了,问题我已解决了,机会我抓住了,对于迟到的关心,我很感激你的关心,但它始终是迟到了。
A:那也许是我太多管闲事吧。
2.
A:我想了解你的过往,所以才翻看你的朋友圈,一打开却发现,原来你不让人深探你的过往。
B:你想了解我,可以直接来问我,找我。面对面交谈不是更能促进彼此的感情吗?
A:嗯,你说的不无道理。
B:而且你从朋友圈上看我的动态,那只是我想展现的我生活的一小部分,有时那不是我真正的生活常态。
A:“人前幸福,人后孤独”,可能我们所展现的是美好的,甚至是美化过的一面。只是总不能每次都问你,找你的,有时候会受外界的一些限制不能直接接触,所以朋友圈才成为我了解你的一种途径,可是现在你把这一途径也设限了。
3.
A:那为何要设置3天那么短,这待遇比陌生人还差。
B:你在意的点是好友的权利比陌生人还少,假若陌生人只能看最近一天的动态,那样你的心里会平衡些吗?你在意的是我,还是好友的那份权利?
A:仅得3天,我能了解你什么,一个人的成长轨迹不是看最近三天的,你的心情状态也不能从近三天就能推测出来的。
B:你要清楚一点,我一直在发的朋友圈你都能看到,也就是说我的成长轨迹,心情记录你也在关注着,仅能看到近三天的朋友圈是对新朋友的一些设限吧,让ta们从加我的那天起去了解我,而我的过去,就让它过去吧。
A:那有些人太忙而没有时间刷朋友圈的不就错失了关注你的动态吗?
……
我们不能打着关心的旗号去绑架别人的行为,但同样不要去漠视别人的关怀,站在你自己的立场上,你可以反击得很响亮,可是朋友圈是一个社交的圈子,相互的接触就不能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