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学习的目的 无效的社交 反馈
真正的公平在于交换 价值感
注意力准则 努力测评机制
共计1997字|建议阅读6分钟
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有些人同样是努力工作,规律的生活作息,友好的人际交往,当然还有不断的接触学习阅读新领域。
但是却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就像有一句话说“要无目的地努力”,“成功可能是顺其自然的事情”,可是我们惊奇的发现上面描述的人往往有可能生活并不如意,薪资待遇一般,生活质量一般,而且常常不得不拮据。
于是这时候肯定又会安慰自己运气不佳,时机未到,但是同时你又会发现有的人看上去有点不学无术,工作也并不是那么认真,对人态度也略显刻薄。可是他的各方面物质上的享受却比前一种人的程度更高,我们不得不抱怨社会的不公平,好人没有好报,为何众人口中的优秀人才做到了所有可能性,却依然无法得到应有回馈。
然而事实真的是如此吗?世界难道真的是这样吗?我们除了在抱怨以上现象外,是不是应该再深入思考一下,仔细观察研究一下,并且用公平的眼光去重新审视这两种现象。
所谓努力的优秀人才真的努力吗?所谓的为人厌恶自私自利的人真的是一无是处吗?就像请放下你的无效社交所说的,好像和我们所认识的好人很像。
他从来不懂得拒绝别人,对别人的求助,总是倾囊相助,而有可能吃力不讨好,他所有的注意力全都放在如何让别人舒服,并且仅此而已。却不懂得去放大效应改善自己,他更享受这种别人口中的赞赏和自我你麻痹。
可是那些看似不近人情的家伙,无非是会拒绝别人,懂得真正公平有效的交往是建立在交换的的基础之上的。
虽然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但并不一定是你。大多数社会关系可能并不像你我想象的那般。他明白自己的每一步目标需求,并且会为自己省下这些不好意思和无效的社交,最终将注意力投入到这些真正提升自己的价值的事情上。
我们常听到:“知道了所有的道理,却依然过不好一生”。包括我自己也常在想,每天看似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详细的计划了每一步应该做什么,不去游戏不去娱乐,只沉浸在自己的书中世界,相信坚持学习,相信积累的力量,相信只要多读书,多接触就会不一样。
可最后发现自己真正想改变的生活现状好像并没有太大的改变,这好像没有道理不符合规律,然而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我们工作离开了学校后,对那样应试的考试就嗤之以鼻,认为这是错误的机制。真正的学习应该是从兴趣开始的,真正的学习应该是快乐的学习。
没错,你工作了终于感觉自己解放了,事实也的确是这样。不会再有你不得不参加的考试升学,你也终于如愿以偿可以自主选择继续考试还是保持常态,于是你的习惯思维也将考试丢弃一旁,然后若干年后你才会发现,虽然你工作积极,涉猎面也很广。但好像和之前的差距也不是太大,而这时候往往启动自己的保护机制,归结于“这就是命”。
其实我并不是说考试多重要,你必须去不断的参与到考试中,而错误的把生命的价值等同于考试的交换。
我想说的是关于目的的概念,每个人都痛恨困难和阻碍,讨厌那种屡试不成的挫败感。而倾向于待在自己熟悉的舒适区之中,因为自己擅长可以游刃有余,最后真到目送无数人过往,而自己却待在原地慢慢老去。工作了并不代表一劳永逸的终点思维,工作只是你学生生涯结束后的一个里程碑。
没错,只是你相当于过了一站,而这一站才可能是真正的起点。那些以为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就可以无忧无虑是幼稚的,以为获得高职位和高薪资就高枕无忧是天真的。
我们所说的目标,就相当于这一站的里程碑思维,人生永无终点,即使是你最后结束了你的生命,你的思想仍然可以继续影响着整个世界。
回到开始的讨论,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自己,平时看上去自己忙忙碌碌,不断学习最后却碌碌无为的尴尬。是不是缺少这样的目标思维,也许你只是享受自己这种热爱学习的感觉,而目的却不是为了让自己提升价值。
并且很单纯地,就是为了实现增加谈资以获得别人认可的眼光,而面对你涉猎的无数道理,知道了却仅仅是知道而已,没有真正地去践行,最终反而变成无奈的状态。
我不由得害怕自己也陷入这种思维怪圈中,我想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努力,没有结果的努力如何也只是徒劳,所以必须给自己一个考试机制,或者说努力测评机制。这个是社会对你的测评,而不是自己沾沾自喜的自我测评。
你可以为自己一点点进步而欣喜,而只有社会机制才是真正会给你带来生活工作质变的关键。所以,无论你是去学习经济学、心理学、法律学等等。
是否需要给自己设定一下目标,即使不一定说要去专职从事某一个领域,最起码取得相关证书类的社会认证,或者退一步来讲,是不是应该通过你所学到的在现实工作生活之中具体地解决一些问题案例,以此来实现你学习目标和检测。
如果你的学习真的只是为了自娱自乐,来取得内心的满足感而无任何认证和实际运用中,那么也不过是在浪费自己的生命周期而最终疲于奔劳于各大学问的路上。
而最后搞的自己顾此失彼,最终反落得两手空空,因此单单的自我认证而不顾社会认证,是不会给你带来更有价值的结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