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的心路
在1月的时候,之前已经决定放弃考研,觉得三年的研究生生涯会浪费时间,因为研究生的学习内容不上学也能学到,而且自己并不想做学术,在社会中磨练会带让人看到更多的信息,社会的生存环境也是真正的战场,所以决定到社会上磨练,大企业校招很难进,所以更多选择了民企。
最早的时候,我对个人的职业规划是企业咨询顾问——投资顾问——跳槽甲方担任高管或个人创业。
2月我在昆明找到了一家不错的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入职后发现这家公司并没有把重心放在企业的未来成长上,因为对于咨询公司而言,人才是最大的核心竞争力,这类公司都采取合伙人制度,在行业中有经验有能力有资源的咨询顾问能够成为合伙人,他们大部分在四十岁以上,合伙人能够从分公司的营业收入中得到分成。底下的咨询顾问/项目经理是咨询公司的中坚力量,负责做项目材料,他们往往流动性较大。遇到项目需要从外界人士中得到帮助时,往往合伙人会发动自己的人脉力量。里面每一个人的状态我都看得很清楚,咨询行业的时需要把自己的标签做得足够亮眼(名校出身、从业经验),朋友圈需要逼格高:晒航班行程、出差住高级酒店、喝高级的威士忌红酒、吃当地最特色的美食、会欣赏艺术、懂得当下商业科技前沿知识,有时候还要有一些愤世嫉俗,融入当地的中等社群去拉皮条(高级俱乐部进不去),总之需要把自己包装成会玩、有内涵、有能力的精英。我想把他们做事情值得学习的那一套都学会,机灵不死板,不掩饰,动脑子。
4月我进入了一家卖电子消费产品的o2o企业,此公司是中国互联网百强省内唯一上榜的公司,我作为几十个管培生之一被发配到终端门店进行轮岗,这公司确实是一个在人才培养上还算良心的、还算有点内容的企业,但是平台太小视野格局会受到限制,整体人员水平不高,并不是一个值得长久待下去的企业,尽管我在里面学到了很多关于公司架构,员工管理、上下游对接、服务流程、公司文化、企业营销等知识。但我还是保持着对大城市、多样的商业形式、更快速发展的环境的憧憬。
之后我便开始准备论文答辩+重修考试,最后一个学期重修5门,终于搞定了。
8月我去了上海,为什么选择上海,因为北京、广州我都去过了。我在上海待了一个星期,很热,40度,面试了很多家咨询公司,我发现不同类型的咨询公司真的太多了,收入主要是两方面:一是提高企业经营的水平的解决方案,另一个是培训费用。因为企业忙于经营自己的业务,造成视野局限,这时就需要引进更具视野格局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外部专家出现,因此咨询顾问就诞生了。这样的工作内容或许更加高大上能够对接到高层管理人员,但我觉得它是一个死行业,大部分的咨询公司都会死。因为咨询顾问带给企业的价值会越来越低,为什么?因为大数据的冲击,大数据能够提供给企业做出决策的条件,大数据能够纪录行业的动态、公司内部的业务数据、生产销售数据等等。数据并没有掌握在咨询顾问手里,所以传统咨询顾问会死,向大数据转型的咨询顾问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企业不需要管理学的那一套了,咨询顾问的门槛在提高,因为如今的商业社会变化太快,今年的独角兽,明年就变成斑马了,商学院的东西无法保证能给企业做出正确决策了。
上海的陆家嘴,真的很高大上,街道干净,人行天桥上就有实时股价,CBD里全是国际一线大牌,外企遍地,金融民工们的西装看着质量就很好,工作间歇出来抽烟打电话,口齿伶俐,聊天中三句话就能看出焦急,马路上都是好车,一连过去10来辆就有5辆在百万以上。这里是大部分学生眼中梦想的家园。
8月7号,放弃咨询行业,决定南下拥抱互联网,在广州与深圳的选择中,我去了广州,因为之前去过一次还有一丝熟悉加上马有也在广州。
8月8号入职了一家做大数据精准营销的互联网公司,看到大量华丽辞藻的公司介绍,我连薪酬都没谈就加入了。哪不知这是一个十分会包装的公司。一块业务是广告投放、另一块业务是网站App开发,这是两项非常老且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公司。CEO与背后股东都是潮汕人,CEO已经38岁左右,非常想在有生之年抓住新一波的技术浪潮——大数据AI,但是无奈始终招不到合适的人才,说明小资本的三等创业者玩纯技术是玩不起来的,没有人愿意相信,更不会有人才会进来。我那时拿着实习生的工资,非常不甘心,每天都抓住时间使劲学习,上下班途中、公交上、地铁上,一切能学习的时间我都拿去学习。很快我的成长得到了leader的认可,但我还是选择辞职了,工资连房租都付不起。
9月我基本摸清了人工智能领域、AI领域的行业情况,大数据基础设施就有阿里云,企业的数据库能够存放在阿里云中,今后阿里巴巴就能从阿里云中得到大量的数据做研究;现在的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都需要大量的数据做基础,利用机器学习的算法与传感器的交互能够让设备自动接收到数据并且处理数据。只有BAT级别玩家能够去做纯技术的创新,其他玩家只能做AI+或者+AI。但是AI的创业者有天然的门槛,高学历(大部分博士)、大企业(BAT的工程师已经不算什么了,大部分是XX研究院出来的教授),企业更倾向于投这些人才,这也是他们该得到的机遇,AI还是少一些投机者比较好。在我尝试了机器学习的算法时,我发现我并不适合做一个技术人员,我每天的心思都在想着市场、行业、创新,所以最后我放弃了学习机器算法。我想做一个创业者、公司的掌控者。对于技术我更想去说服人们使用这种技术产品。
10月我进入了一家电商代运营公司,客村那个地方全是电商企业,换言之就是互联网的血汗工厂,高度细化的岗位分工,经常加班到深夜的工作,低廉的工资,游戏行业也与电商代运营相似,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广东有最多的青年劳动力,有数量最多的大学生,有最大消费市场,在企业有完善的培训方案时,企业主并不担心人员的流动。
12月进入了一家做境外自驾游的公司做BD,基本摸清了公司的上下游组成、企业在在线旅游行业中所处的位置,不成为巨头就会成为to行业巨头的一家公司,平台型公司的BD主要是大部分工作是为了获取流量或者获取供应商。脱离了代码脱离了数据,视野就更加开阔了,思路更加清晰了。
在这一年,我的职业路线选择发生了多次改变,我恭喜自己看到了这么多的行业,有了更大的视野,我现在坚定了我的路线,我不会再去任何公司打工,我要自己创业,我要去直面这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困难,经验主义是年长的人挡箭牌,我们要去创新,为人们创造更美好、更便捷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