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友瘫在沙发上感慨:“这疫情让我连健身房都去不了,不然我还可以锻炼锻炼,不至于老是瘫着不动。”
我:“你在家也可以运动呀,跳跳尊巴或者做做普拉提……”
她回:“这大热天的,做这些得出多少汗呀。”
“那你做做瑜伽也行,瑜伽垫不是在那里嘛。”
她还是反对:“不行,在家我没有感觉,而且没有老师指导,我动作不标准,我一个完美主义者简直不能忍!”
完美主义仿佛成了她和“健身”这件事最大的阻碍。
完美主义者的思维缺陷
斯蒂芬·盖斯在《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一书中提到:完美主义标准一般有三种:情境、品质和数量。
完美情境:对地点、时段或者资源有着“完美”的要求。比如健身一定要在健身房,要在特定时间段健身或者必须完成固定时间长度的健身,或者健身一定要穿着运动服等等。
完美品质:对完美质量的永恒追求。比如健身一定要让自己大汗淋漓;或者家里一定要保持一尘不染等等。
完美数量:只要数量达不到预期就无法心满意足。比如每次运动一定要20分钟以上,半年内要减肥15KG,或者今年要收入六位数等等。这种目标暗示了一切不达预期的进步都是不够好的,只要达不到,就是失败。
我们之所以抱着完美主义不放,不是因为失败的成本增加了,而是因为回报的重要性提升了。
完美主义者眼中看不到点点滴滴积累的进步,将目标两极化处理:达到了就是成功,达不到就是失败,就没有意义。
——本应激励我们进步的目标变成了最大的负担,加剧了完美主义带给我们的问题。因此,成为不完美主义者,是避免这种情况最好的策略。
微习惯策略,也是完美主义的克星
作家与研究者布雷妮·布朗说过:完美主义是一副重达20吨的盾,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举着它,希望能保护自己免受伤害,而事实上,它的唯一作用就是让别人看不到我们。
还记得带无数人学会“微习惯”的斯蒂芬·盖斯吗?
这本《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便是他的新作。盖斯曾经是一个绝对的懒虫,我想很多人也是这么想自己的。为了改变这一点,他研究了各种习惯养成攻略,从2004年开始,他在各大成长平台上发表许多相关文章,逐渐为读者提供自我成长策略方面的建议,到现在他的著作已经被翻译成17种语言,在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播,无数人受益。
他的观点:强迫你自己做一些表面上看起来微不足道的积极行为(那种小到你不可能做不到的日常习惯),看起来简单,执行起来容易,但效果惊人。
《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是“微习惯”系列作品之一,在这本书中,作者仍然应用了微习惯策略,为完美主义者提供了22种解决方案,帮助完美主义者突破“完美”的限制,成为更快乐、更健康、更高效的不完美主义者。
22种策略助你打破完美主义
如果完美主义是一座冰山,海面上露出的那个尖顶就是对完美的渴望,而海面下占据了90%冰山的主体则是对失败的恐惧。
作者对完美主义的表现形式定义为五个方面:
过高期待
纠结不放
认同需求
过失担忧
行动顾虑
书中的22种策略也正是针对这五种不同情境提出的。
对于整体上的完美主义,作者提出了两种对策:
改变你的关注重点:每天花一分钟,思考并提醒自己:忽略结果,忽略问题,忽略他人看法,不纠结准确性,忽略失败,忽略所谓时机——去做,并关注做的当下。
遵循不完美主义者的过程思维:每天花一分钟复盘回顾当天的计划,从不完美的思维-决定-行动-转变-结果五个方面去想,并让自己接受其中不完美的部分。
对于对自己有着过高期待的完美主义,作者提出了四种对策:
调整自身的预期:如果预期过高,请把它们降低;更好的选择是彻底放弃预期,保持随机应变的心态。
正确判断是否足够:不要让永不满足的心态影响自己。
降低标准:这里最好的方法就是培养自己的微习惯,接受并赞美每一个小小的进步。
关注过程:关注过程,注重当下,忽视结果。
对于自己经常纠结不放的完美主义,作者提出了五种对策:
接受现实,采取行动,分清意外与失败,改进自我对话方式,必要时采取计时器介入法,让它提醒自己做一件事。
……
看到这里,还有必要提醒一下:完美主义者总希望自己可以立刻解决所有的问题,他们普遍缺乏耐心,追求一劳永逸。
如果你还是这种缺乏耐心,不能用心体会整个转变的过程的话,你仍将失败。不妨从有耐心地读完《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这本书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