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随王辉霞老师回顾了《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第六、七章内容,经过了大家的讨论,王老师的梳理,结合自己的反思,我总结一下今天的收获。
一、《英语课程标准》所强调的课程目标是什么?在实际教学中,是否按照这个目标设计教学?为什么?
课程标准的目标: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而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多是应试教学。
新的课程标准把以前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变为落实“核心素养”,增加了一些思维品质方面的要求。
二、对照一下自己的教学实际,如何理解下面一段话?
“目前中小学英语教师感到最困难的,是《英语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与目前学校评价内容与方式的错位。突出的问题是,命题者往往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确定考试重点,而且考试内容仍然以考察零碎的语言知识为主,缺乏直接考察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试题内容与题型。这种状况使得教师只能从教材内容中推断测试的内容,并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零碎语法知识的讲解上,而不是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上。当教师备课时,面对书中出现的许多语言点,不知选择哪些作为重点。因此,教师不得不把自己认为需要讲解的语言点都解释清楚,以应付考试。教师为讲解这些语言点而占用了大部分课堂教学时间,结果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语言活动。”
唐艳老师的理解:《课程标准》倡导我们老师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而考试却无法考出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来。我们考试的题型中只有写作才能体现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所以,很多老师就围绕考试来上课,成为了应试教育。
徐少芬老师的做法:课前有重点的引入后,就分层设置任务,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任务,并充分展示对话交流,进行语言浸泡,最后集中5分钟左右处理当堂课的语言点,确保考点到位。
三、 Nunan把大纲分为三类:一种是计划的大纲(planning curriculum);“计划的大纲”是大纲中设定的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大纲编写的教科书等。二是实施的大纲(implemented curriculum);是教师设计的教案和在课堂教学时实际操作的各种活动。三是实现的大纲(realized curriculum)。“实现的大纲”是学习者在课程结束时真正掌握的语言知识与技能。
目前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状况:教学大纲中设计的教学目标,与教师在课堂中实际的教学活动,以及学生真正掌握的语言知识与技能,这三者有很大的差别。
换言之,我们可以说What is planned.≠What is taught. What is taught ≠What is learnt.
四、语言技能“说”的三级目标要求
1. 能在课堂活动中用简短的英语进行交际。 2. 能就熟悉的话题进行简单的交流。 3.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简单的游戏和角色扮演活动。 4. 能利用所给提示(图片,幻灯片,实物,文字等)简单描述一件事情。 5. 能提供有关个人情况和个人经历的信息。 6. 能讲述简单的小故事。 7. 能背诵一定数量的英语小诗或歌谣,能唱一些英语歌曲。 8. 能在上述口语活动中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唐艳老师的发言:比较笼统,还不够具体。比如第5点,能够提供有关个人情况和个人经历的信息。到底提供哪些个人情况和个人信息呢?如果能够具体到:提供个人的姓名,年龄,电话号码,qq号码,生日,对颜色、食物、运动、科目的喜欢。就更具体了。
五、在122页,提到了四种教学法,“语法翻译教学法”“试听教学法”“功能意念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任务型大纲主要以任务为核心,教学的目标是语言运用能力(隐性知识),而语言运用能力只能通过交流才能发展起来。任务能使学生参与交流,并提供各种互动的情景。这样设计的目标更具体,可以照顾到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当然,大家应该注意显性的语言知识教学。
任务型大纲主要以任务为核心,教学的目标是语言运用能力(隐性知识),而语言运用能力只能通过交流才能发展起来。任务能使学生参与交流,并提供各种互动的情景。这样设计的目标更具体,可以照顾到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任务型大纲是按照学生通过语言可以做的一项一项的任务来体现他们应具有的语言运用能力。任务大纲以分为“教学任务”和“测试任务”两部分。
六、“意识培养型任务”(consciousness-raising)简称“CR任务”,与我们平时的语法教学有什么不同。
CR任务是归纳法,而平时的语法教学是演绎法。
CR是通过活动唤醒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并在活动中有意识地运用语言,最终提升能力;语法教学重点在讲授式教学。
CR任务很适合语言语法学习,这类任务具备以下四个特点:1.单独集中注意某一个特定的语言现象。2.给予学习者各种能说明要讲解的语言特色的材料。学习者也可能得到对语言规则的明确描述或对其特点的详细解释。3.学习者需要动脑思考,尝试去理解所学的语言特点。4.学习者也可能自愿口头描述这个语法结构的规则。
CR任务,的目的是通过明确的显性知识的教学,以促进发展学生的隐性知识,即语言的能力。
七、为现在完成时设计CR型任务
唐艳老师:先创造语境引入现在完成时的句子,让学生在语境中浪漫感知现在完成时的语法应用,等孩子们有了足够多的浪漫感知后,呈现一篇以这个语法为主的文章,让他们在文章中学会精确分析,然后让学生归纳现在完成时的结构,语用,最后就可以综合运用这个语法来写句子或者文章。
七、平时听课时,尽管教师给了学生准备时间,但是同学们还是不敢展示,或者展示的很不理想,结合第七章“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课堂教学过程”,大家谈谈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杜建梅老师的发言:1.学习者没有足够的准备时间 2.教师没有给予应有的指导 3.教师给学生的目标不够具体。4.教师没有给予充分的语言资源5.教师没有给予学生可供选择的完成思路。
我也在书中找到了答案:
这个问题应该集中在任务型教学的第一个阶段,就是任务前阶段,这个阶段需要我们增加背景知识,也就是图式的建立,按照图式理论,人们理解语言需要依靠自己,对于相关知识的结构既有图式,当听到和看到一个单词或者短语时,我们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相关知识去推断一个意思,教师在教学的第1个阶段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与话题的范围,相关的背景知识和相应的词汇。另外还要为了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资源,帮助学生通过语言系统思维方式,二是为了使学生具备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减轻下一阶段完成任务时的认知压力,使学生真正成为主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