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的手机里都有若干个微信群,久了,有些变成了鸡汤群,有些成了投票群,有的成了早安群,还有的不幸沦落为谣言群……倦了,就退了。留下来的,都是有些价值的,或许是实用价值,或许是情感链接。
我有一个长期置顶而且不屏蔽群消息的群,不大,一百多人。群主是住大院时的邻居大哥,群成员最初基本都是群主现实生活中的亲朋好友,后来人拉人的,些微复杂了些,不过整体而言,不乱。
群的名称比较复杂,曾经叫过“三晋白骨精爬山喝糊糊欢乐群”,目前的群名是“三晋白骨精百科大讲堂”。最早,这个群是爬山群,每个双休日,群里吆喝几声,确定集合地点,时间,就一起去爬山,尤其吸引我们的,还有爬山后在山顶享用的玉米面糊糊和小米干饭,土鸡蛋。
以前爬完山就各回各家,各奔东西,现在也成了时常三五小聚,喝个酒,喝个茶的。讨论的话题也越来越深入,甚至很多很大程度地开放了自己的内心。
又一次爬山回来,三五好友,一壶好茶,随意开聊。寒暄过后,终于就说到了主题,男人四十,进入人生中场,究竟是应该奋发图强,继续加油向前冲,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给予妻子儿女更多的经济保障呢?还是应该脚踏实地,做好眼前的事情,给家人更多平淡恬静的陪伴呢?
在某文化单位工作的孙老师跟我们掏心窝子,说起了自己的人生经历。作为一个七零后,幼年的苦难都差不多,家里不止一个孩子,物质条件也比较差,不过这些还不是最令人难过的。
“我是一个心里不设防的人,与人相处总是想人的好,或许和小时候在老家的生活有关吧,我自己觉得最难对付的事就是被误解和被背叛,这对我来说打击最大。”他如是说。
后来,上学,当兵,还差点上了战场。不知不觉,已人过四十。
“到了四十岁,总觉得生活对得起我,的确是在关闭一扇门的时候打开了一扇窗户。二十多年以来,总是出路的选择,怎么走更好?有的时候有几条出路,有的时候一条都没有,迷茫,混沌……可是往往打开的那扇就是我要走的那一条,回头看的时候,感觉选择的还基本是对的。”
“到了四十岁,忽然有了一种无欲无求的心境。当时房子买了,孩子上学也不错,自己事业也有了一些进步,虽然提拔的晚,毕竟也还不错。妻子也在事业单位工作,一切都比较稳定。目前内心非常坦然,工作踏实努力,有完美主义倾向,偶尔也会加班,但不再是为了他人的好评或者自己内在的恐惧了。”
“现在也就是对家人以及更多人的牵挂。这种牵挂是必然的,实际上我的无欲无求针对的是工作和物质生活,作为一个人,情感是永远割舍不下的。”
“忘了从啥时候开始,我开始随身携带速效救心丹。有人好奇,以为我年纪轻轻心脏就有问题了。其实我不是为自己准备的,因为听说如果心脏病发作,几分钟内是最佳抢救时机,所以就随身备着了。万一有人需要呢?”
这段话让在座的人唏嘘感慨,觉得孙老师很是慈悲。他却淡淡地说,不过是救人救己。
就是这样娓娓道来的谈话,说的人开放,自然。听的人专注,回应。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经历过了许多事,看过了许多风景,终于静下来,看到了身边的人,内在的慈悲油然而生,宁静恬淡却又智慧隽永,大概就是四十岁男人最好的样子了吧?
有悔,无愧,感恩,喜乐。我们一起b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