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新媒体”这三个字,有点行业知识,平时关注这方面信息比较多同学,都会第一时间想到三个字“公众号”。确实在现在的大趋势大环境下有着这样的一个反应,我能理解,但是我给你一个明确的答案:新媒体不等于公众号。
我个人不怎么玩微信,工作上就用钉钉,也没有什么东西值得我发在朋友圈,我不是为了那几个赞往朋友圈丢些杂七杂八的,最后没人赞又删掉的人,但是我关注了很多公众号,没有别的意思,我就想看看这些公众号的运营者是如何毁自己公司前程抑或如何提高用户粘度如何达到推广目的的。很明显做到这两点的大有人在,他们都很牛B,无论是朝那个极端走,这两类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的运营渠道都相同,————公众号。出现这样的效果,原因就一个,一个是为了运营而运营,一个是为了用户而运营。
这个是我最少看的一个公众号,几乎很少看。因为在我第一次关注这个之后,我尝试着操作了这个公众号里面的功能以及阅读了下里面的文章,质量都还行,然后每周看了一两眼给我发的通知,然后我有一个决定,永远关注着,里面的东西我总有一天有用。
这是一个叫“唯美古风”的公众号,我比较喜欢这种风格的图片/故事/小说,上面的文章和图片都很专业,也很彰显自己文化类型,自我关注以后,我看了下,基本都是这种风格。文章也是那种中国风的,陶醉其中你享受的是源自中华的几千年沉淀的文化,唐诗宋词,书画琴亲,笔走龙蛇之间看到的是水墨铺就的大千世界,山水写意,绵里藏针的花鸟画当中是展现的是一种做人的态度,刚中有柔,举足顿挫,你看到的是:静,禅,道,德。
这个是一个健身的公众号,上面内容,我说实话,给我第一感觉不是一个健身相关的内容展现渠道,更多的是一些性暗示。当然了健身难免会有让人对性地幻想,但是,作为一个面向大众的公众号,你做什么都应该对得起自己的名字。我起初关注这个公众号的时候原本是想减一减自己的肚子,最后发现,健身是一件神圣的事,你想达成目的得准备好:意志决心/营养餐/时间,最后是方法。看了几个视频这个公众号我就没有打开过,很失望也很头疼。
这个是一个做校园打印的产品的公众号,我记得我之前提到过校园这个互联网市场,当我了解到这个产品之后,我觉得前景很好,而且发展机会也很多,毕竟在校园里有做聊天/做零食/做分期/做课程表等,还想还没有做校园打印的,至于这个运营的模式以及产品的规划框架,我不方便说也不是很清楚,因为我已经毕业很久了,就算去着手这个也只是简单看一下而已。今天我要说的就是这个公众号,我为了了解这个在校园做打印的“创始者”,我关注这个公众号很久,但是,我没有发现一篇有质量的文章,没有一篇有吸引力的文案,没有一个具体的方向,今天吐槽一下,明天来点鸡汤,再后天来写点诗,挖草,你是大杂烩么??点进去之后,界面UI色我也不想说,花花绿绿的,所谓文艺,所谓青年,荡然无存。
很多时候,互联网公司的任何一块,任何一个小的运营工作分支,既然在这个行业,都得用产品思维去做。
新媒体运营是一个很好的渠道,就看自己能不能把握。大家最熟悉的公众号也一样,都应该带着做产品的思维去做,我说的意思,不是要做调研,要做场景分析,要做竞品分析...但是我所看到的大部分公众号里面,都有以下特点:
质量差:没有原创的,都是来源于其他地方,我们经常有这个感觉,看完一个故事,一篇文章,总是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但是又说不出来自哪里。那么你看到的东西很可能就是改版的,所谓改版,大家自己去理解(我本来先说抄,最后觉得有点赤裸,所以还是含蓄点比较好)。
内容杂:内容杂乱无章,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没有一个自己的风格,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主题,没有内涵,更别说精髓。
没目标(风格属性):文章内容大都是来自运营人员的所谓灵感,一天一个样,没有一点亮点。
很多的运营,都是门外汉,一位运营就是把广告做好,处理好和用户的关系,聊聊天,互动下就行了。随着我们这年纪的父母进军微信,有多少微信公众号是在“亲戚群”里发现的,在“家族群”里发现的,你真正问一下他们,有多少人真正看完了的,都是一句鸡汤,然后就分享,一两天之后,屁都不记得;甚至还有是老板的一句SB命令:“先搞一两篇,内容大众化点,有点新意,大家都等着看呢。。。”
所以我对正在做或者准备做微信公众号运营的同学一点建议,在你做这个之前,你首先得认真考虑以下几点,
1.呈现方式:是图文、纯图片、音频、短视频。
2.输出内容属性:是文艺型、吐槽控、正经的国事论、游戏时报/技巧等。
3.内容风格:字体、文章间距、专题类型、UI等。
4.来源:是原创/来自用户/其他。
这个做的挺好的,无论从欣赏还是使用的角度,里面的文章都给人一种满足感。
这个公众号上面的内容也很实用,关于艺术,关于美,我没办法去评论太多,但是做的好不好我看在心里,质量先不谈,是不是用心在做,不是瞎子都能看出来。
很多APP上面的功能其实一个公众号就可以搞定,所以我说带着产品思维去做公众号并不矛盾也不是没有道理。
我举个例子,Papi酱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如果一开始今天来一期短视频,大家看的很爽,明天来一篇文章,也有人看得很爽,但后天,你再来一段视频,那么那一部分觉得看文章爽的人可能就不爽,因为他们爽的类型是文章不是视频,久而久之,大家都不爽了,因为我想看视频的时候你更新的是文章,想看文章的时候你更新的是视频。结果不用想了。
做什么都要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产品也好,新媒体也罢,你得抓住大家的痛点,你可以有创新,但是不要跑偏。微信更新了这么多次,顶多就是增加一些细小功能他的核心还是社交,周星驰演了这么多电影,给人印象最深的依然是幽默。想要达到自己的目的,做到提高用户粘度,你得用心做,而不是草草了事,你的有自己道路规划,有自己的风格,有自己的亮点。随便一点鸡汤,几个网络热词“然并卵/么么哒/呵呵”你自己都觉得可笑,你觉得用户的感觉是什么??你可以SB,但用户不是。
当然,我不是说一成不变,审美是一个过程,审美疲劳十个定理。为什么周杰伦和费玉清合唱获那么高好评?为什么歌星去演一部电影那么多粉丝尖叫?生活中处处有做产品的思维,有做产品可以学习的地方,有天赋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天赋就是发现/学习/运用/掌握”。
一个有经验有经历的PM,回望自己走过的路,总有“会当凌绝顶”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