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听伤神;久闻伤心;久思伤眠
久卧伤气
“久卧伤气”是指人长时间卧床,老躺着不动,会导致精神昏沉、萎靡不振,引起气的散乱,得不到凝聚,久之则气散,无力化神,则人的精神更是萎靡不振,神疲乏力,形成恶性循环,所以说“久卧伤气”。
久视伤血
“久视伤血”是指长时间使用眼睛的人容易近视或某种眼病。中医认为“形诸外必本于内”,所以眼睛的损害并不单纯是眼睛有病。如果老年人习惯于长时间的全神贯注看书读报,而且又不配合适当的休息与活动,或没有得到睡眠等因素的调节,久而久之,则会出现面白无华或自觉头晕目眩,两眼干涩,视物不清等血虚症。
久立伤骨
“久立伤骨”是指人如果老站着不动,骨骼就会因长时间支撑身体而劳损。一般来说,适当站立有利于增大骨骼密度,增强骨骼硬度。如果人体没有一定的站立活动,骨骼得不到支撑力量的剌激,反而会导致骨质疏松。但长时间站立会导致支撑骨骼的肌肉疲劳,引起骨或骨关节的发育畸形和活动障碍,所以说“久坐伤骨”。
久坐伤肉
“久坐伤肉”是指人长时间坐着不动,会损伤人体的颈、腰等部位的肌肉组织,引起局部疲劳。由于人体呈坐姿时,颈、腰等部位的肌肉要保持一定的张力,以维持身体平衡,如果久坐的话,肌肉长时间保持紧张,则颈、腰等局部肌肉必然疲劳。再者,人体呈坐姿时,被身体压迫的肌肉以及位于心脏下的肢体,由于体位的关系,其肌肉组织的血液循环得不到改善,会影响肌肉等组织的代谢活动,长此以往,肌肉的功能便会出现退化,并且可能会出现肌肉组织的萎缩现象,所以说“久坐伤肉”。
久行伤筋
“久行伤筋”是指人长时间行走,会使筋肉受到损害。因为人的行走主要有赖于筋肉对骨骼的拉动,如长时间行走,必然使下肢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腱、筋膜等软组织因疲劳而受伤或劳损,这也就是为什么人走路多了会酸痛、疲劳的原因,所以说“久行伤筋”。
---------------------------------
自古中医就有“五劳所伤”的说法,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但若能合理调养,会收到意想不到的保健功效。
以“卧”养气。冬春睡眠养生重保暖,注意身暖头凉,睡眠才安,才可减少慢性疾病的发作。但不可贪睡,应适当增加室外活动,散散步、多晒太阳都是消除寒冬郁闷、增强活力的良药。还应注意饮食调养,宜用熟食,忌生冷黏腻,桂圆莲子汤、莲子芡实汤等,适宜调养睡眠。
以“坐”养神。适当静坐休息,能促使人心平气和、精神爽朗、睡眠良好,有防病、延年作用。坐姿可端坐、靠坐、盘坐等,但每次坐的时间不宜过长。入座后姿势要端正、自然,上身正直,自然放松,下肢自然屈曲,不要含胸弓背、跷“二郎腿”。
以“立”养骨。适当的站立,可使骨骼肌产生短促迅速的缩张运动,激发人体新陈代谢,相应地疏通经络。还能使气血下行,血压降低,精神振奋,有利于大脑的适当休息,使全身舒适。还应经常进行适度的全身性活动,以维持肌肉、骨骼、关节、韧带的正常功能。
以“看”养血。看些有益的书籍、电视节目以及观赏山水风景等,可使人精神愉快、脾胃健康,血液生化也就充足旺盛,这是“视养血”的道理,但不宜过度。还应注意身体的保暖和膳食的营养搭配,保持气血充足。
以“行”养筋。冬季寒冷,多在阳光下散步,容易激发人体的阳气,使全身关节筋骨得到适度的运动,对身体的新陈代谢都会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在身体条件允许时,也可进行快走和慢跑锻炼。
---------------------------------
不论中医的五劳,还是常说的过度疲劳,它们绝非“不足为虑”的“疥癣之疾”,乃是人类健康的大敌,应该引起办公族的高度重视,并将其置于与其他疾病(如心脏病、癌症等)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予以预防。下面就是预防医学专家告诉你应该采取的对策:
按生物钟作息
所谓生物钟,是指人体内各个器官所固有的生理节律。一个人应该按照自身的生理节律来安排作息,绝对不能违反、干扰这种节律。如果你反其道而行之,晚上熬夜,中午不睡午觉,三餐不定时,则你将整天昏昏沉沉,疲惫不堪。
强化三餐营养
我们在安排一日三餐时,一要品种多样,二要各品种之间的比例均衡,偏废不得。当然,也不排除在保持“平衡”原则的前提下,根据各个年龄段的生理特点对营养物质作出某些调整,以便更好地促进身体健康。至于具体食品,营养学家建议你无论在哪个年龄段,都不要忘记鸡肉、豆类、菠菜、鱼类、草莓、香蕉、燕麦片、海带、脱脂酸奶等几种,因为它们富含能量,能帮助你避免过劳伤害,保证机体这台发动机高效率运转。
学会主动休息
人体持续工作愈久或强度愈大,疲劳的程度就愈重,消除疲劳的时间也就愈长,这正是“累了才休息”的传统休息方式效果较差的原因所在。主动休息则不同,不仅可保护身体少受或不受疲劳之害,而且能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做起:
其一,重要活动之前抓紧时间先休息一会儿。如参加考试、竞赛、表演、主持重要会议、长途旅行等之前,应先休息一段时间。
其二,保证每天8小时睡眠,星期天应进行一次“整休”,轻松、愉快地玩玩,为下一周紧张、繁忙的工作打好基础。
其三,做好全天的安排,除了工作、进餐和睡眠以外,还应明确规定一天之内的休息次数、时间与方式,除非不得已,不要随意改变或取消。
最后,重视并认真做好工间休息,充分利用这段短短的时间到室外活动,或做深呼吸,或欣赏音乐,使身心得以放松。
定期进行体检
无论青年还是中老年人,也不论体力还是脑力劳动者,最好每年做一次体检,包括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及有关心脏的其他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特别是隐性冠心病,发现疾病,不论轻重,都要及时认真治疗。
善于劳逸结合
人人都要学会调节生活,短期旅游、游览名胜;爬山远眺、开阔视野;呼吸新鲜空气,增加精神活力;忙里偷闲听听音乐、跳跳舞、唱唱歌,都是解除疲劳,让紧张的神经得到松弛的有效方法,也是防止疲劳症的精神良药。
坚持合理运动
现代人的工作往往有静而不动的特点,而最易使人疲惫的莫过于长期不活动。运动医学专家认为,要想保持持久旺盛的精力,需要经常运动,以增加体能储存,每周散步4~5次,每次30~45分钟,或一星期进行3~4次温和的户外活动,每次30分钟,都是必要的。刚开始时,你也许会感到运动后更为疲劳,这正说明你的机体需要调整,坚持一段时间后便会慢慢适应,体能会逐渐增加,抵抗疲劳的能力会得到强化。经常运动的人,肌肉的萎缩和力量的减退可推迟10~20年,血压可保持稳定的正常水平。运动还能推迟神经细胞的衰老,帮助废物排出,从而起到防癌抗癌作用。长期坚持健身跑和徒手体操,人体的新陈代谢和工作能力会大大加强。
保持心情舒畅
不仅是体力不济会导致过劳,心理性过劳---失望、焦虑、恐惧、神情沮丧等也可使人精力衰竭。现代心理学研究:当一个人感到烦恼、苦闷、焦虑的时候,他身体的血压和氧化作用就会降低,而人的心情愉快时,整个新陈代谢就会改善。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烦闷、懊悔、愤恨、焦虑、忧伤,是产生疲劳的内在因素。因此,要防止疲劳,保持充沛的精力,就必须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做一个具有广泛的爱好和兴趣,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的乐天派。
中医在应对“五劳”方面也有独特的方法:
首先,一切要适可而止。如有中医主张变“五劳所伤”为“五劳所养”,即“适视养血,适卧养气,适坐养肉,适行养筋,适立养骨”。就是说,无论身或心,都要使其有所“劳”,但必须控制住度,适劳有益健康,过劳则损伤身心。
其次要注意劳逸结合。古语有云:“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张”是紧张,“弛”是松弛,二者适当配合,便不易产生疲劳。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说:“不欲其劳,不欲其逸”。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最后,一定要重视睡眠。古人说:“眠食二者,为养生这要务”。“能眠者、能食、能长生”。充足的睡眠既可以预防疲劳,也能够消除疲劳,从而对养生产生积极影响。
只有充分的认识到过度疲劳的危害,合理的运动休息,注意养生,才能有效应对过度疲劳,过度疲劳也将如同纸老虎,不足惧也。
---------------------------------
人生在世,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健康长寿,习武者也不例外,只有讲求养生之道,才能赢得天年。古往今来,有关养生的宝贵经验值得习武者去学习与应用。
一、古人养生“三字经”
1.孔子的“三戒”: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即衰,戒之在得”。
2.老子的“三去”:老子《道德经》提出,养生须“去甚、去奢、去泰”,其义为去除偏激的情绪、奢侈的欲望和过分舒适懒散的生活状态,清心寡欲,不存私念。
3.《黄帝内经》讲究“三有”:人想少生或不生病必须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作有序”。
4.中医养生有“三寡”:总结古代养生经验,概括为“寡欲以养精,寡言以养气,寡思以养神”。精充、气足、神旺是人体健康的标志。
5.古代养生家的“三慎”:养生贵在“慎食、慎药、慎情”,不要暴食、滥用药物和悲喜过甚。
二、养生谨防“十六伤”
久视伤精,久听伤神,久卧伤气,久坐伤脉,久站伤骨,久行伤筋,暴怒伤肝,思虑伤脾,忧极伤心,过悲伤肺,多恐伤肾,多泪伤血,多唾伤津,多言伤液,多食伤胃,多性伤髓。
三、科学饮食
1.食物有“四性”,进食应选择
中医认为,食物的“四性”即寒、热、温、凉。人们进食应有选择,这样可以起到防病、治病的效果。
食物的“四性”又分为温热和寒凉两大类。
一般讲,吃起来辛辣、暖胃的食物,大都属于温热食物,如羊肉、鸡肉、牛肉、狗肉、酒、醋、姜、蒜、辣椒、韭菜、胡萝卜、荔枝、葡萄、大枣、白糖、核桃、橘子、桃子、李子、栗子等,食用这些食物可以起到温中、补虚、除寒的作用,适用于秋冬季节或虚寒性疾病的人食用。
吃起来爽口清凉的食物,属于寒凉性食物,如大米、小米、高梁、荞麦、绿豆、豆浆、豆腐、兔肉、螃蟹、龟、蛤、牡蛎、白菜、紫菜、油菜、竹笋、茄子、黄瓜、冬瓜、西瓜、梨、甜瓜、猕猴桃等,食用这些食品,可以起到清热除火、解毒消炎的作用,适宜夏秋季节或患有热性疾病的人食用。
此外,食物还有五味,即酸、甜、苦、辣、成。进食时要根据五味对人体的不同作用进行合理的选择。
酸性食物:具有收敛固涩、生津止渴的作用,如番茄、蜂蜜、醋、荔枝、葡萄等。
甜性食物:具有补益、和中、缓急、止痛的作用,如饴糖、水果(甜味)、米、面等。
苦性食物:具有泻火、消暑、清心明目的作用,如苦瓜、茶叶等。
辣性食物:具有宜散滋润、疏通血脉、运行气血、强壮筋骨、增强抵抗力的作用,如葱、姜、大蒜、胡椒、酒等。
咸性食物:具有软坚、散结、泻下的作用,如盐、大米、小米、狗肉、海产品等。
切记五味不可重,要适可而止,否则各有所伤:酸多伤脾,甜多伤肾,苦多伤肺,辣多伤肝,咸多伤心。
2.利于长寿的食品
人体所需的食品营养素可概括为七大类,即蛋白质、脂肪、糖、矿物质、维生素、水和食物纤维。人体依靠这些食品来满足正常的需要,促进健康,延续生命。
近来科学研究表明,常吃玉米等食品有利于健康长寿。因为玉米中所含的亚油酸和纤维素分别是大米和精面的5~6倍和6~8倍,前者可使人体的血清胆固醇维持在正常的水平,防止其沉积于血管壁,后者则能促进胃肠蠕动,及时清除废物,防止肠癌的发生。
此外,牛奶、酸奶、杏、核桃、洋葱、萝卜、红薯和蜂蜜等也是防癌抗癌的理想食品。
寿星的另一个饮食秘诀就是限食。科学证明,限食可以增强免疫功能,降低发病率,改善新陈代谢功能和调整内分泌功能,因为摄取过量的食物无疑会加重消化系统的负担,是导致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症的重要原因。
四、拥有健康的心理
1.积极进取
进取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又是长寿的重要因素。有精神支柱、生活充实、心情愉快这种良好的精神面貌可使人体各脏腑机能互相协调平衡,促进健康。
2.胸怀豁达
科学研究表明,性格开朗、虚怀若谷的习武者,比性格刚烈、脾气暴躁的长寿。因为脾气好的人性格温和,遇事冷静,不易发怒。脾气不好的人性情暴躁,往往遇到一些不顺心的小事也会勃然大怒,所谓“气大伤身”,发怒时会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久而久之,必然危害身心健康,乃至发病身亡。
英国医学家告诫人们莫要常发脾气,因为发脾气容易患癌症。所以习武者应培养自己豁达开朗的胸怀,正确处理人与物、人与事、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人生历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当遇到生活挫折、压力时,应冷静、客观地对待,积极疏导、调整自己的不良心情,并保持开朗畅快的心境,正如古代养生家所言“清虚静泰,少私寡欲”,“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些都是说不贪图功名利禄、心胸开阔、无忧无虑、无仇无怨、无悲无悔就能保持心理平衡,身体健康,延年益寿。
3.乐于助人
对周围的人或事富有同情心,十分乐于帮助别人排忧解难,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延年益寿的秘诀。据美国科学家对15000名健康人的调查得出结论:乐于助人者长寿,其心理特征是仁慈、正直、可靠、助人,在为别人排忧解难的同时,对自身的心理平衡都有极大的好处。
五、生活有规律
大凡习武者都有早起练功的习惯,在早起时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一般成人每日需要8小时,习武者则更多些,这是健康的保证。
众所周知,有规律的周期变化是宇宙间的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对人类来讲,规律的生活就是指自身的一切活动都必须符合其体内生理活动的节律变化。大量调查表明,凡是那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十分有规律,且劳逸结合的人,不仅工作效率高,同时往往也是健康长寿者。
六、脑体并用
爱学习勤于用脑的习武者比不爱动脑的习武者寿命长,比如武术大师吴图南(105岁)、袁敬泉(102岁)等都是百岁以上的寿星,他们不仅勤修武功,同时还勤于用脑,经常读书看报、著书立说、学习绘画等,这便是最好的例证。
练习武术能促进和改善新陈代谢过程,增强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从而祛病延年。勤用脑则是最好的“脑力体操”,它能使脑血管处于舒展状态,推迟脑细胞的老化过程,延缓脑衰老。
脑是人体的中枢,对全身有三个功能,即生理调节、心理调节、智能开发。人的衰老,主要是脑细胞衰竭,所以唯有脑运动才能促进脑健康,达到真正的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