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赢,是生活的全部吗?
这个问题,我不知道何时能够明了,我不知道何时能够懂得。
道理都懂,但是,手脚却很诚实,对,我的行为证明了我不懂,不懂生活的意义,不懂输赢之外究竟还有何物更为重要。
多想简简单单,说出输赢不是全部,可是,我的目标,我的未来,我的处境,无一不在向我昭示着:“相对于其他事物,输赢就是核心。”
曾经梦想仗剑走天涯,走出那片小小的天地,去浪迹江湖。
几年了,长期待在外地。前几年还好,离家不是很远,现在呢,待在千里之外,当时盘想着的筑梦之旅,现在的我,在做着。
我孜孜不倦地寻找着成为社会所需的精英人才的方法和途径,做着一种看似光鲜亮丽的事情,似乎生活的意义只是为了那个终点。
时代变了,我们必须要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增强自己的不可取代性,做一个能力出众、能为国家、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和经济效益的人,这样的人,应该很好吧。
但是,又是否真的好?
每次听讲座,台下的人听着台上的人的各种荣誉称号和突出成就,掌声和赞叹总是相伴相随,而后,开始向往着自己如何也能做一个那样的人。
但是,你说,用一辈子的时间专注于做出一番事业,应该够的吧。
毕竟,每天24小时,每天能用于知识输入的时间能达到4小时的人都不是很多。
我曾天真地探讨过,如果大部分时间必须投入到为了功利性的工作和事业当中去,那么自己想做的事情又什么时候去做呢?剩下的时间,除了疲惫,是否还有自我提升的可能?
从很多优秀人身上,我看到了他们利用一切机会去进行知识的输入,从这一层面来看,似乎个人的生活乐趣和工作的自我提升都可以结合起来共同造就。
但是,所有人都可以这样吗?如果从那群知识分子的视野去分析普罗大众是否太过片面了。
当无价值或者低价值的工作占据了一天的7:00--21:00的时候,剩下的时间,作为疲惫身体的缓冲时间,有没有可能再去进行高效的知识输入?体力劳动的强度完全不同于脑力劳动强度,这是知识分子所不熟知的,利用脑力劳动者的疲惫程度来分析体力劳动者的疲惫程度更是极不靠谱、极不负责。
回到最初的论题,输赢是生活的全部吗?
其实这个论题的默认前提是:生活=输赢(功利发展)+自主发展
看起来挺对的,但是,似乎有一些不对劲,大部分普通群众都没有资格谈论输赢,因为单纯为了生活本身就已经占据了生活的全部了,所以对于他们而言,自助发展还存在可能性吗?几乎不可能。
没错,当一群脑力劳动者(知识分子)聊着要功利还是要兴趣的时候,也只有他们有着这样的机会。
我们总喜欢标榜成功人士,心里不说,身体很诚实,某人15岁考上清华,毕业进入世界top500上班,很少有人不羡慕的。
最近高校经常曝光一些违法乱纪的教授,就以他们为例子吧,如果只看他们的外在光芒,国内top5教授,何其令人动容,造就他的是知识,但毁了他的恰恰不是他的知识,而是他的不良嗜好以及生活习惯。
这件事情符合最初的论点,输赢+自主发展=生活,只不过他们选择的是一条不正确的自助发展的路。
不过,似乎总有人用功利性的手段来获取功利性的成就,也有人用公益性的心灵去谋求理想合适的自主发展之路。
那么,学生,该怎么做?
每所中学,都在教导着学生,生活只是为了最后的高考成就,也许语言上不那么表述,但是实际的情况却显然是如此。
每所大学,都在教导学生,大学要从早开始谋求职业生涯,仿佛大学的意义正是在于考取高分、证书、拿奖、最后找个好工作。
我们,究竟是自己,还是别人希望我们变成的自己?
你可曾发现,自己喜欢的书籍,许久未看了,只因有更加“重要”的“专业性”的书籍需要处理。
多少人,年轻人喜欢的那个领域,在生活的重压下,逐渐舍弃,疲惫和时间缺失,两件事情让年龄愈来愈大的我们感受到了残酷。
所以,我们陷入了迷茫,我们的时间被互联网占据,而那些时间占据,甚至都不是主动的,各大视频软件,打开即有首页推荐,我们孜孜不倦地打开一个又一个的视频,表面上是我们在看它,实际上也许是他们在看我们。尼采那句话说的真好:“你凝视着深渊,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时间正如川流不息的大海,从未停止它飞逝的姿态。
停止迷茫和空洞吧,多看看自己,看看自己想要的宁静是哪种宁静,看看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是不是自己喜欢的,看看有没有什么自己喜欢的事情没有付诸行动的。
时间见证着每个人的成长。
也许你会说,来不及了。
但是我想告诉你的是,今天,你看了一本《会计学原理》,那么明天,你就是一个在会计方面有基础的人,而非那个只能坐着重复事情的你。
你只管做事,做点自我成长的事情,也许,就是这么一点点的不一样,会铸就你今后的喜悦安乐。
陌生人,加油。
生活=尽可能做你自己
关注公众号:旋转岁月
一起感受思考的乐趣吧。
偷偷告诉你,里边有各种大学考试资料和证书考试资料以及ps,pr等软件的免费下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