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67年6月29日横空出世的“百年孤独”一词,或许会比它的父亲加卡里埃尔 加西亚 马尔克斯更为有名。《百年孤独》一书的出现,被认为是拉丁美洲“一场文学的地震”,以及“当代的唐吉可德”。而作为一个曾经影响过整整一代人的文字符号,“百年孤独”亦从最初出现的一刹那就深入人心。在意义上,它彻底取代了60年代文学青年所热爱的诸多词汇,幻灭、看破、虚无、宿命等词语的地位,同时它也让怀疑与存在主义者们清醒认识到自己身处一片孤立无援的沙漠之中。即使到现在,在世界各个角落,仍然有人会因为没有读过这部用密码写的天书,而被认为是不够有意思的、落伍的人。
“百年孤独”的意义如题名所示,包括“百年”与"孤独"两方面的意义。“百年”指的是历史。马尔克斯虚构的马贡多,在其建立、发展,直到消亡的一百年历史中,处处包含着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历史事件的影子。在此书出版的十五年后,有一次,加西亚马尔克斯无意中向好友门多萨提到:“开场白有可能成为全书的基础,在某种意义上,它将决定整本书的风格和结构,甚至它的长短。”事实上,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也正是这样做的,他用首尾相连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时态,写下只有寥寥几十个字的开场白时,这句话就是“许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 布恩迪亚上校将会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我们甚至可以从这最初的一句中读到这样的画面:时间的无休止轮回,存在的无休止重复,由当前到未来再回到过去,如同由若干个大小相套的圆圈组成的海市蜃楼。这也就是马尔克斯在书中所创造的“百年”,这一奇妙而特殊的时间哲学。
至于“百年孤独”中的第二层意义“孤独”,则具有比前者更为重要更为深刻的意义。在小说叙述中,马贡多在一百年的时间里仿佛是走完了一个怪圈,从原点出发又回到了原点,似乎暗示着人生犹如一张网,越是挣扎就越陷得越深。七代人历经沧桑,时间却始终打着圆圈,即便是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选择了孤独,最终也只有与孤独为伴。“百年孤独”并不同于中世纪贵族的“高贵的忧郁”,也不同于莎士比亚笔下的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踱着方步慨叹生命之短暂、蔷薇之枯萎。相反的,它存在于拉丁美洲人的血液中,它低贱而卑微,正如他们性格中勇敢、冲动及冒险精神一样,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徽记。
对此,马尔克斯亦曾解释说:“孤独的反义词是团结......布恩迪亚整个家族都不懂得爱情,不通人道,这就是他们孤独和受挫的秘密。”孤独使得这个社会没有凝聚力,使人不图变革,离群索居,并且容忍继续蔓延的愚昧、落后,而结果是它让人无法逃出循环往复的苦难处境。在这种意义上,我们不能不说,“百年孤独”字面意义所指的,是有一种浓灰色的压抑,是无可逃遁甚至无法减轻的忧愁。
百年孤独,一种深刻的孤独感从那个遥远的虚拟的马贡多镇蔓延开来,穿透了时间和历史,尽管科技和医学是如此的发达,人类对抗孤独却依然没有灵丹妙药。看来百年孤独,正是时间的刻度上,慢慢地定格为永恒之孤独,那不仅仅是60年代的精神问题,它将在更长的岁月里,困扰着我们人类的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