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节前,老妹微信连线我问,今年的生日想怎么过?还说要和老母亲来京给我过生日,来回讨论了一下生日怎么过之后,老妹告诉我,是老母亲让她当先锋,来探探我的意思,想尽她最大的能力想让我满意,但又不知道做什么能让我满意,说为了这个事情老母亲已经在她身边焦灼了两天了,年底她事情也多,老母亲还得等她顾得上的时候才能说说这个。老妹描述完连线前老母亲那两天的状态,感慨道,做父母的也挺不容易。
2、老母亲在沪学会了滴滴打车支付,还学会了在上海一次换乘3趟地铁(老妹说其中有一趟很复杂,涉及到4条线的换乘)没把人弄丢;年后我生日那天吃饭,老母亲一定要买单,于是学习微信扫码支付,支付完说又学会了一件,我感慨,做父母也挺不容易的,要跟子女的世界保持同步。
3、春节期间,老父亲弃用老年机,升级用智能手机,学用微信语音,视频,接挂种种,虽然学的慢,但已经有主动的意愿学习新工具就很值得赞扬,我想他也是期待多一个能和我们建立联结的方式吧。
4、节后,我回京,老妹回沪,老父亲从我们临行前收拾东西的晚上就已经开始有情绪了,闷闷不乐。临走前,自由儿童状态比较多的老妹嘻嘻哈哈的上前一把拥抱住老父亲,边抱边嘻哈着叮嘱他在家照顾好自己,想我们了可以微信视频。老父亲本来不乐的脸,很不好意思的转向了一边乐了,然后转过头来笑着也抱了抱老妹。站在一边拿着保温杯的我,心中有一万只草泥马在向两端狂奔,老妹抱完还没等我心中两边的草泥马决出胜负,就嘻哈快速的拿走我手中的保温杯,推了我一把,说,去抱吧,就知道你很想去抱,还不好意思……
现在比较流行一个词—原生家庭,各路心理学媒体鸡汤文、软文都将我们的很多困境和不顺归因于原生家庭,似乎一切都是原生家庭的错,父母才是那个最大的罪魁祸首,似乎如果不立马去与原生家庭和解,自己的人生就过不好了似的,这种带着诅咒的心理学引导对大众实在是一种误导。当自己处于困境中时,心理能量本身都是不够的,哪有力量去和解,先不说和别人和解,连跟自己和解的力量都不够。只有当自己过好了当下,过好了自己,心理能量不断提升,够的时候,才有力量去和原生家庭和解。
(在一个信息泛滥的时代,保持自己独立之思想和辨别能力,很重要)
做子女不易,做父母亦不易
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在目送她的背影渐行渐远。
Mary
2019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