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第三章殷商王朝,被其中的一个人所吸引,心里直呼:这是一个奇人,这是一个贤人!他就是商朝的重臣伊尹。
书中对伊尹的介绍寥寥数语,但每句简短的话背后都是历史的一段风云。因为伊尹的介入,商朝变得更加强大;因为伊尹的介入,国君太甲被流放到商朝开国君主成汤的安葬之地桐宫。
伊尹接近成汤的过程就是一段传奇。帝喾往后传了十四代,到了天乙,这便是成汤。成汤是夏朝的诸侯,拥有讨伐诸侯的权力,当时伊尹又名阿衡,想要求见成汤,帮助他成就大业,但苦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于是,伊尹就去做了有莘氏部落的陪嫁男仆,背着饭锅、砧板来求见成汤,借着为成汤烹调的机会向他进言,劝他致力于王道事业。成汤意识到眼前的这个厨子伊尹一定是一个贤人,就任命他开始管理国家的政事。与伊尹而言,成汤是他决心效力的国君,更是伊尹人生道路上的伯乐。世上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伊尹遇到成汤,注定会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商族变得越来越强大,最后成汤率领各诸侯的军队,势如破竹,一举消灭了夏朝最后一个君主夏桀的军队,于是夏朝灭亡,成汤登上了天子之位,商朝建立。
成汤去世后,他的儿子太丁没有等到继位就去世了,随后成汤的另外两个儿子外丙、中壬依次继位,短短的时间内又相继去世。还是这位奇人伊尹,他拥立了太丁的儿子太甲为帝。但太甲继位后,不好好工作,昏乱暴虐,违背商的法度,败坏仁德。我可以扶你上位,也可以踢你下位,伊尹就是这么牛!伊尹为了惩罚太甲,居然把他流放到了父亲的墓地桐宫去反省。此后的三年时间里,伊尹行使天子的权力,管理国家事务。
《史记》上记载的这部分内容很是有趣。太甲在桐宫住了三年,他悔过自责,决心重新回到善道上来。还是这位奇人伊尹,他得知太甲悔过自新,重新做人,就又迎回了太甲,让他重新掌握国家的权力。此后,天下太平。这里书中没有过多的赘述,我想,太甲这帝位坐得应该是如履薄冰吧,有这样一个人时时在旁边监督你,自然得夹着尾巴做人,小心翼翼做事!
太甲的孙子继位后,重用伊尹的孙子伊陟为相,这伊陟也是贤德之大臣,时时规劝君主要施行德政,与他的父亲伊尹一样忠心耿耿。
翻遍历史这本厚书,你大概都不会再找到这样有趣的一段历史了,臣子流放了君主,君主改过自新后,臣子又迎回了君主。《史记》为我们记录下了这段值得回味的历史。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我们从这历史中又收获了些什么呢?
不管是成汤、伊尹,还是被流放过的太甲,我想他们一定是心胸坦荡之人。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因为心胸坦荡,所以如成汤,对出身不高的伊尹信任有加,始终如一,终于成就大业;因为心胸坦荡,所以如伊尹,君主之位就在眼前伸手可得,却不伸手,不垂涎君主之位,终得善终,惠及后人;因为心胸坦荡,所以如太甲,被下属惩罚后,能痛定思痛反思自身不足,重新再来,而不是伺机报复,终成一代明君。
以一颗赤诚之心来为人、做事,总会收获到意外之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