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文典籍,若有所思,在这里通过漫谈的方式和大家一起讨论分享.
本书中所载的内容主要引用《十翼》《论语》《道德经》《大学》《中庸》《传习录》作为思想的依据,探讨的内容局限于作者对古籍的理解体悟水准仅仅作为引导和参考,善恶真伪尚需读者从原文中体悟分辨求证,第二卷中首先呈现上述典籍的原文,供阅读查证体悟。
从起源上说生命由物质组成,特定的物质的组合构成生命,有生命才有意识,有意识才能感知到时间.
能感知到时间的生命知晓自己是作为一个生命体活着。
活着就会有不自觉的思考活着的意义,我思故我在,也许这就是人和其它一般生命的区别,没有了思考,单纯依欲望而行,懵懵而兴,蠢蠢而食,终日昏昏,恐怕有负生而为人的天命。
探讨生命,这里所指的生命,特指有意识的生命体,简单了解时间物质生命三者的哲学概念,以下时间物质意识的哲学基本概念方便读者参考.
时间:
时间是一种尺度,在物理定义是标量,藉著时间,事件发生之先后可以按过去-现在-未来之序列得以确定(时间点),也可以衡量事件持續的期間以及事件之间之间隔长短(时间段)。時間是除了空間三個維度以外的第四維度。
時間是人腦中思考的概念,用來描述事物變化的程度,它不應該跟空間的維度做混淆,空間只有長、寬、高三個維度,跟時間無關。
物質:
正如其他科學及哲學中的基本概念一様,針對物質的本質及其定義也已出現許多的論點。物質是由單一成份(原質(英语:Hyle))組成?物質是否是一種單一的成份,但會以許多不同的形式出現(形質論(英语:hylomorphism))?或是由幾種不同的,不會改變的成份組成(原子論)?物質是否有其固有性質(物質理論(英语:substance theory))或者是否其中少了固有性質(第一元素(英语:prima materia))?
傳統對物質的觀點是有形體的「東西」,但在十九世紀提出场的概念後,上述觀點受到了挑戰。狭义相对论證明物質及能量(包括將能量分布在空間中的場)是可以互相轉換的。因此產生了一種本體論的觀點,認為能量是第一元素(英语:prima materia),物質只是它的一種形態。但另一方面,粒子物理的標準模型用量子场论來描述所有的交互作用力,因此又可以說這些場才是第一元素,能量只是場的一個性質而已。
依照主流的宇宙模型ΛCDM模型,宇宙中的能量中只有5%是由粒子物理中標準模型提到的粒子所組成,宇宙主要是由暗物质及暗能量組成,不過科學家對暗物质及暗能量的了解及共識還不多。
在量子力學出現之後,有些科學家認為只是改變了物質的概念而已,但也有科學家認為物質概念已不再存在。例如维尔纳·海森堡提到:「唯物主義的本體論是以一個幻想為前提:認為我們週圍世界的現實及存在的方式可以外推到原子層次。但這個外推是錯的,原子不是(一般認知的)東西。」
對應新的科學發現,物質的概念也隨之改變。诺姆·乔姆斯基認為任何一種性質(英语:[property (philosophy)]])都可以視為是物質,只要有人定義有這種性質的東西是物質即可。
生命意识:
意识(英语:Consciousness)是一个不完整的、模糊的概念。人在思考时或像感受图像一样感受到自己的所思所想亦是人的意识,亦无法通过语言準确的描述。一般认为意识是人对环境及自我的认知能力以及认知的清晰程度。科学家并不能给予一个确切的定义。约翰·希尔勒通俗地将其解释为:“从无梦的睡眠醒来之后,除非再次入睡或进入无意识状态,否则在白天持续进行的,知觉、感觉或觉察的状态”,现在意识概念中最容易进行科学研究的是在觉察方面。例如,某人觉察到了什么、某人觉察到了自我。有时候,“觉察”已经成为了“意识”的同义词,它们甚至可以相互替换。目前在意识本质的问题上还存有诸多疑问与不解,例如在自我意识方面。现代对意识的研究已经成为了多個学科的研究对象。意识这个问题涉及到认知科学、神经科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社会学、哲学等。
意识是人的神经反应,当人出生时意识就与生命同在,是一种自我感受、自我存在感与对外界感受的综合体现,意识的基础是个体具有自我意识与对自身认知能力、对自身行使能力的认可的综合。因此产生一个疑问:“我认为我的意识存在,我就是有意识,我认为我的意识不存在或未必存在,我就没有意识吗?”;由于人类意识产生于神经系统,因此不论自身是否感知到,无论自身是否认可,意识均存在。如何界定意识是否存在呢?能夠分別了知,具有自我内省能力和行使能力,意識主要的功能即是感知与分析、思維、計畫、整理、記憶都属于意識,都是意識心的功能,意識涵蓋甚廣,意識的出現必須要有功能健全的大脑与眼、耳、鼻、舌、身等去感知相對應的色、聲、味、觸等产生出意識。在熟睡或悶絕或死亡的時候,意識亦無法生成,意識亦是中斷的,因此無覺無知,什麼都不知道。由此可見意識亦會中斷。”
在心理学上,意识具有四个特性:意向性,统一性,选择性和短暂性。意向性是指人的意识能在某个事物物或某件事上集中多长时间。统一性指的是意识很难分开的。例如,当某人一边开车一边打电话,此人是不可能在两件事上都有意识。选择性是有关人能注意到某些事情,却没有注意到另外的事情。例如,在一个鸡尾酒会,某个人提到你的名字,当时你和那个人都同时跟不同的人群在聊天,但你却注意到了他(她)提到了你的名字。短暂性,又叫改变的倾向,是威廉詹姆士所描述的意识就像一条小河里的河水。
广义易於研究的方面,亦是科学实验易于验证、理解的方面;目前在意识这个问题中,易於研究的方面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点。
集中注意力方面
清醒与睡眠区分的方面
心理状态的可报告的方面
对环境刺激做出反应的方面
认知系统对信息整合的方面
理解自身内在状态的方面
对行为控制的方面
意识狭义难以研究的方面亦是不易进行科学研究,目前在意识这问题裏,虽然可以肯定意识是大脑的产物;“自我”是如何感觉到“自我”的存在的,也可以说这种“自我感觉”是如何产生的,这个问题目前很难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加以验证。科学家们认为这个问题的属性太主观了,导致很难用科学的方法加以验证,目前学术界正试图从神经科学、心理认知科学、哲学、物理学等方面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