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宣紙的低調中靜蘊
遇上水墨的渲染柔情
視覺記錄不僅是記錄
是關乎整體感的藝術
是承載參與感的表達
是生命交融感的見證
是揭露未知感的指引
是提供系統觀的蛛絲
是激活你我他的橋樑
對於毛筆和宣紙的印象是小學每週下課的毛筆選修課,常常在傍晚時分,空氣中仍充斥著夏日微濕的悶黏潤感,拖著書包直奔毛筆班,和同學們一起搞得髒兮兮的磨墨,洗硯,寫大楷小楷,靜心寫書法後大夥嘰嘰喳喳。。。。那是段規律有說有笑的小學時光。
也許是爺爺外公的肅嚴管教和軍事風格,我的父親是新聞系,母親是外文系的背景,從小有關語文的聽說讀寫(不論是寫中文還是英文),對於孩子的要求其實還挺嚴格的,我常常看著父親在他的書桌前寫文章寫書法,尤其是英文字,我偶也搬著小板凳在旁邊邊看邊亂畫,小小身軀還搖來搖去的像是指揮家一樣在紙上寫寫畫畫出自己也看不懂歪七扭八的曲線,也愛上了那些我當時還看不懂的符號。兒時的點滴如水墨交融般悄悄滲入我的成長過程,有了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
從2010年9月我第一次拿起白板筆開始我的視覺旅程,學習實踐到現在已經快七年的時間,這當中我也見證感知到自己的微妙突變,從外在呈現色彩到寫畫工具不斷在迭代,從豐富多彩到簡單少彩,從白板牆/白板筆、木板KT板/馬克筆、玻璃紙板/丙烯筆、到這次PFP的宣紙/毛筆也意味呼應著我自己不斷流動的內在狀態。
2017 PFP(Presencing Foundation Program, Presencing Institute自然流現研究院的經典基礎課程) 的場地定在良渚文化藝術中心,由日本知名建築師,也是日本建築界「清水混凝土詩人」安藤忠雄所設計的大屋頂。簡潔、挑高、木質、清水泥、與大自然連接,開闊展覽型態的樸實空間感,這樣的學習場域也讓我和夥伴面臨了一個挑戰:視覺如何能呼應、支持、引動、低調不喧嘩的創造出一個貼近原創者設計精神的Holding Space?
PFP倒數一個月,人在台北,心在杭州,從上海與杭州的夥伴小永,菜菜與小敏隔空傳回的照片中開始想像可能的視覺物料,這個空間需要人與溫度,人。。。各式各樣的人,也是帶來多重的色彩,人的個性,也是充滿不同的明度、彩度、溫度。。。而又有哪些材質可以給人樸實、低調、簡單、粗胚,不完美感,卻也充滿無限可能性?
於是心中浮現了小時候的毛筆、粗糙帶著皺摺的國畫宣紙、未塗料的大型瓦愣牛皮紙板,黑墨,`顏料。。。這些從來沒有實驗過的視覺物料組合,開始期待那充滿未知卻又令人遐想的夏日邂逅。
小插曲:當看到照片時觀察到良渚的空間挑高有陵有角,憑直覺先請紙廠老闆對切出一些長型瓦愣板,到時可以依情況做些立體的視覺元素,增加可以書寫的空間(因為牆面表面凹凸也不能貼,220x120尺寸瓦愣板能代替需要的直立書寫牆面)
有意思的是,當組合起來時,突然發現前天拍的照片的迴廊也出現了三角的元素。就這麼自然的與天地相呼應了。
同一時間另外一組夥伴菜菜,永俊,蚊子正在酒店如火如荼地加緊為PFP的歡迎牆Welcome Wall無中生有創作中。。。。。
工作圍裙樸實的暖灰色如清水混凝土般的安靜不喧嘩,除了成為彼此支持彼此的符號,也是為「視覺是服務於整體」做了開場的定調。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