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仪式感有着复杂的感受。早些时不以为然,现在是深以为然。
曾经的不屑可能来自遇到的时候不对。经历过无数结婚现场,有新人的入场仪式,有父母的感恩仪式,有爱情的见证仪式,基本大同小异地,一样的山盟海誓,一样的众亲见证,要离的最后都离了,挡也挡不住,让原本就以为“内容大于形式”的认识又得以强化;也在一些乡村的葬礼现场见到过“程序化”的哭丧,幼小的心灵被当事人们几近表演的行为感到厌恶,又在无形中埋下了阴影;对于烧香拜佛,各种仪规,比较根深蒂固的认识是:只要心诚则灵,与人为善就行了,形式不重要,怠慢于形式上的讲究,根本没有感受到仪式所容纳的自觉自知的能量。
现在的观念发生转变,应该源于生活中的点滴。我的生活中有一美女,经历过常人根本无法承载的苦痛,曾经公司经营的困顿,债务人的逼迫,员工罢工,就差跳楼,又遭遇情感变故,原本的情人变身竞争对手,一直以“干妈”相待的合伙人与他人合伙挖坑算计她,而她老公醉驾,还妨碍公务入狱,身为继母身份与继子又因此矛盾丛生......一系列雪上加霜,霜上加冻的事件,她却有着我无法理解的化解能量。一个小时前还是痛哭怨诉,大骂生活的不公,一小时后就在朋友圈中大晒“自拍美颜照“,各种萌态与娇娆,还附上鸡汤语,外人看来,从来都是一个光鲜自信如意女的形象。我一开始并不理解,一个人的情绪转化可以如此之快,甚至还怀疑和误解她过分复杂,时间长了,渐渐有了另一种理解:一个自助的人需要一个强大的自我提升的力量,哪怕是得抓住自己的头发去尝试把自己提起来!再看看她过往的照片,想想她能一个坎一个坎地过来,似乎不仅仅源于她内心的强大,而是她在极其精致的仪式下的自助天助!
常听樊登读书会,喜欢一行禅师的“正念观”,它贯穿了一天的起立坐卧,吃穿住行,而且件件事都能有一个“念首小诗”的小仪式,很让人钦佩。一行禅师喜欢在每一件事情前念一首偈语,或提醒或觉知,彻底把心绪调整了过来。我们很少在清晨醒来时,会要求自己去感受去感恩,我虽然也了解了禅师倡导的正念生活,却也因生活惯性而疏离,但在此次回家的火车上,我深切感受到了感恩的意义。火车上入睡原本很困难,没想到好不容易睡着后,在清晨醒来时分,却又一次感受到心脏部位出现“僵、硬、痛”的不适,在小心翼翼平躺好后,想起一行禅师的那句小诗:“苏醒后,我看见蓝天,双手合十,心怀感恩。” 此时此刻,车厢暗黑没有蓝天,内心也有感恩之情,生命无常,能第二天睁眼看到蓝天,再造明天是件幸事。即使明天还是那么“烦恼”,能够醒来就有了一线希望。醒来时,保有这么一个仪式,开启一天的美好,何尝不是件有价值的事情?繁重的生活与快节奏把人消耗殆尽,而智慧生活却是在依旧如常的琐碎中保持“正念”,让美好留存。你我都可以学着把”正念“保持在任何一个你我愿意的生活细节中,起床后“立愿”,穿着时“喜悦”,洗漱时“提醒”,在吃饭时“知味”,路上堵车时“接受”,工作时“专注”,回家了“释放”,一切一切,都可以“平和喜乐”地成就。
很喜欢《小王子》那句话:“仪式感 ,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有了仪式感 ,就有了不同。
现在的敬意来的也不晚。知而后行,真正知而后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