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截止时间的魔力
从小到大被deadline催促着长大,无数个闹钟、倒计时提醒我们每个阶段该做什么,该吃饭、该考试、该工作、该结婚、该老去……本来时间是没有什么性质的,但无数个既定的时间点像是一个个紧箍咒,即使想逃脱出来,始终要屈服于它。很多任务是重要的,但首先预判这件事和自己是否契合,是否下定决心去做,想真正做好它的态度却是至关重要。
回忆下以前的任务,大多是老师布置、领导指派、家长催促,虽然知道这件事做好很重要,自己内心却在抗拒去完成,直到拖到最后一刻,脑中响起警报,不完成就会有种种后果,内心才会和大脑妥协,一起拼命完成,终于完成了的那一刻是最解脱的,大脑想着终于完成了,可以计划下一个任务了,果然deadline真有用,内心想着终于完成了,下一个任务再说吧,deadline还早,别想那么多了。拖延症就这么享受着前期顶着压力玩耍的快乐,不想做的事情可以极速完成的高效,心安理得的消耗着生命,这明明就是敷衍了事的借口。
现在再看这些任务,自己是不是真的想要去做,从一开始就正视它们非常重要,著名管理学家科维提出了一个时间管理的理论,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不同的程度进行了划分,基本上可以分为四个“象限”:既紧急又重要、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既不紧急也不重要。这个是按每个人的标准设定的,没有严格的规定,首先就认同了人的主观性对于时间管理的重要性。
我们要有计划的设定deadline,而不是敲个钟打个卡,形式上完成了任务,其实连是不是应该去做这件事都不知道。如果大脑和内心一开始就订好规定,这个任务很重要,也是你想要完成的目标的前置条件,在这时间里,可以选择摸鱼,然后在deadline前赶工,但是你知道,这样的结果最好也就是80分,无数个80分累加起来,你实现梦想的可能性就会打折很多。还有个方案,每天计划完成一部分,其实分摊下来每天可以花更少时间高质量完成,然后其余时间学习其他知识,学习改进、摸鱼游戏都是不错的选择,而且是没有压力的,因为你知道明天要做什么,知道自己离目标多远距离了,正在以5%、10%的进度条前进,而不是想以前在deadline来临前都是一片空白。
deadline没有魔力,但是梦想有~
2、与众不同
没有互联网之前,就算人与人不同,自己也很少得知,可是越来越多的人分享自己的生活见闻,才发现很多人一样,还有很多人不一样。一样的人都是相同的生活模式,见到有人违背就会称之为异类,另一些人天生就和别人不同,过着从没有想象过的人生,丰富了我们的认知,也开始反思自己,反思社会。与众不同本身是无法用好坏定义的,只有放在特定环境下,社会背景中,才有定论,但人的定论又是如此狭隘,多年前的人神共愤,现在都是常态。很多节日也是由此而来,3月14日这天本来就是延续西方情人节,纪念被禁忌的感情,现在成了全世界公认的纪念日。
个人观点:与人不同,是否有好的结果,出于人性的善意,有为他人考虑,多数情况下都是可以被接受的。是否能经得住历史的考验,本身就是证实与众不同的合理性和存在意义的。
3、反义词
爱的反义词是冷漠,快乐的反义词是无聊,这个观点很值得探讨。普遍认识中,爱的反义词就是恨,但是也认可由爱生恨,爱恨两难,说明爱和恨是存在联系的,而且都是强烈感情的一种,而冷漠首先确定了没有感情也不会在意,不为所动。
快乐的反义词是痛苦,可也有痛并快乐着的状态,好像一道屏障,可以切换状态。但是无聊,感觉就是放弃了去寻找快乐或者痛苦的途径,没有感情是最可怕的感觉,我们都害怕成为那样的人,但是我们却经常处于忍受现状,压抑自己对生活的不满,和不快乐、不热爱妥协,并称之为舒适区。
哪有什么舒适区,只是无聊生活的循环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