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四川一个小小的县城里,儿时的时光是和爷爷奶奶在乡下度过的。
乡下都是妇女老人和小孩居多。年轻人都怀揣这梦想和激情去外面的世界。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和质朴的精神打拼着未来,希望获得自己的价值,赚钱更多的钱给家人孩子一个支撑和庇护。
村里的老年人除了照料孩子还负责一些农活,就算是上了年龄的老人也停不下劳动的脚步,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对他们而言这不是劳作而是生活。是几十年的作息习惯,是云雾缭绕的烟斗,是悠然自得的锄头,是挽起的裤脚,是布鞋上的泥土。
村里欢快飞奔的是孩子的身影。那时候我们没有电子游戏,没有辅导培训。我们喜欢去土壤丰沃的坟头刨地瓜果,爬上枝丫繁密的树上摇南酸枣,踩进涓涓的小溪里抓螃蟹......甘润的泉水,肥沃的泥土,香甜的空气养育了孩童们的天真烂漫。我们清澈的眼里都是纯粹和美好,我们相信善良和淳朴,同样遵循于此。
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了70年,老实本分的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一辈子。等我长大了去城里上学,爸妈想把老两口接到城里和我们一起住,爷爷奶奶总是拒绝。
每次接他们去城里玩,他们待不到几天就要回家,说家里养的猪仔鸡仔没人照看。直到后来年龄大了养不动牲口了也不愿意离开他们的老屋超过两天,理由是‘家里没人不放心’。爸妈无奈说道:“你们家里啥都没有,有什么好担心的,多陪我们待几天”奶奶坚定的摇头,一定要早些回去。
小时候我不懂,长大了我渐渐明白,奶奶想念老屋的土地,老屋的空气,一分一秒都不愿走远。那是一辈子的守护,是不能割舍的感情,这样的情分是融入血液的情感,深入骨髓的眷念。
后来每次放寒暑假,我都回到老家度过我假期的幸福时光。
每天早晨,爷爷五点起床拿柴烧火做饭。奶奶拿着刚煮好的暖暖的鸡蛋从我脸上滚过,笑咪咪的看着我睁开迷蒙的双眼。
吃过早饭,我和哥哥弟弟就撒欢一样的和村里的小伙伴们玩耍去了。山坡上,竹林里,柑橘树下,田间绿地都能听到我们嬉戏打闹的声音。农村里天黑的早,奶奶见我们还不回来,在山坡上焦急的呼唤我们,我们在山那头扯着嗓子回应。
就这样,一天就过去了。要是到了夏天,奶奶会放下蚊帐,提前用蒲扇打完蚊帐里的蚊虫,然后扇着风哄我入睡。我就听着蝉鸣,屋外狗子的偶尔小吠,漏网之蚊的嘤嘤声进入梦乡。
后来,我成了离开故乡外出打拼的那些“大人”,爷爷奶奶相继葬土在陪伴了一辈子的土地上继续相守。儿时的欢乐时常在我脑海闪烁。那片土地成为我一生的怀念,力量和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