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喜欢上了一个摄影师——焦波,源于这老头拍的两部纪录片,一部是《俺爹俺娘》,另一部是两年前出来的《乡村里的中国》,两部纪录片,都堪称经典。
我时常对摄影师充满敬意,大部分原因归结于自身总是拍不好图片。当你做不成或没有能力一件事,那你一定佩服那些能把你做不成事却有能力做好的人。所以偶尔网上看到摄影师他们的摄影作品,内心总能肃然起敬。
如今随着数码时代的到来,摄影工具已经很普及,人人只要有手机在手,都能拍摄好看的图片。但图片看的越来越多,眼睛也越发缭乱,容易造成审美疲劳,竟不知哪些图片是真正的好看,哪些图片能打动人心。
直到有一天,偶然间在电视里看到一个节目《超级演说家》,那期焦波参加了,演讲的题目正是《俺爹俺娘》,尽管评委给他的评价并不高,但我觉得焦波演讲时抑扬顿挫,很打动人。于是顺便在网上找到焦波的摄影作品《俺爹俺娘》,后来开始关注他的其他摄影作品,但综合下来,还是认为《俺爹俺娘》是焦波最为经典的是摄影作品。
经典在哪?
据说,1998年,《俺爹俺娘》首次在北京展出时,很多人看到了图片,潸然泪下,当晚便赶回老家和父母相聚,这是图片的魔力。焦波用30年时间为自己的父母拍摄的12000多张照片。而把这些图片汇集三十分钟纪录片,更是经典的升华。
有几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第一个是介绍他爹以前读过书,但是没有读完,就想让家里有个很想让家里有个读书人。而焦波在去上学的时候家里也许是动用了全部积蓄给他置办的三件行头,从中可以看出家人对教育的重视。此后57岁的爹又出去打工了。
第二个是爹娘98年进京为焦波的《俺爹俺娘》影展剪彩时,焦波他哥有点精神异常,思念爹娘走失了,被一个叫喇叭的送到了焦家。爹90大寿后,突然病重,住进了医院。娘一着急,也住进了医院,两人住在相邻的两个病房,但彼此间谁也不知道。爹病危,为了保重娘的身体,家人商量把娘送到城里表姐家。娘出院时就路过爹的病房,相濡以沫72年的爹娘就这样永别了。
第三个镜头是在爹过世后,焦波拿着相机在爹的坟头不停地拍照,因为没过多久,这坟地就要被夷为平地了,并对着老家的深山山崖山高喊“爹……,娘……”,声音响彻在大山深处,产生了一阵阵悠远的回音,可以感受到焦波对爹娘浓浓的爱和思念,给观众以强烈的心灵震撼。
“百善孝为先”,焦波通过真实的纪录表达了对父母的思念。表达孝敬的方式可能很多种,焦波用整部纪录片通过图片和影像资料相结合的方式,纪录了三十年来一对普通的农村夫妇感人至深的生活故事。
如果说《俺爹俺娘》只是焦波表达对父母孝敬、思念的纪录片,那《乡村里的中国》则从另一面刻画中国农村的现状,同样因为真实打动人心。
这部纪录片是焦波和他的摄制组在杓峪村里呆了整整373天:“村里一共有167户人家,我们去了之后是第168户。”在摄制组中,焦波说,除了他一个人年龄较大(接近60岁),其它四名主创的平均年龄只有20出头:“所以我们这个片子展现的不仅是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而且是站在年轻人的角度去展现的,我相信也会受到年轻人喜欢。”最373天时间里,《乡村里的中国》摄制组和当地村民一起吃、一起住,成了一家人拍摄了近1000个小时的素材,最终剪辑出大约两个小时的精华。
不说太多,给个链接,感兴趣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