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蛇爬过一根锯子,被割伤了,它很生气,转身咬住锯子,结果把自己的嘴割破了。
蛇愤怒了,它认为是锯子在攻击自己。
于是它用整个身体缠住锯子,用尽全身力气想令其窒息。最后,它被锯子锯死了。到死蛇都不知道,害死它的不是锯子,而是自己的坏情绪。
1
你控制不了情绪,它就会吞噬你
2018年2月,重庆某小区内,一对夫妻发生争吵。妻子打算开车离开,丈夫紧贴车头站立,伸开双手阻止她开车。此时的妻子怒气冲天,发动汽车后顶着丈夫缓慢行驶,丈夫不断捶打挡风玻璃,意图让妻子停车。没想到,妻子突然情绪失控,猛踩油门加速行驶,将丈夫撞倒后还拖地十来米,导致丈夫当场死亡。目睹惨状的群众一片惊呼,倒吸一口凉气。事发后,妻子被带到警察局,她整个人僵住,只是喃喃自语:“如果当初,不那么生气就好了......”是啊,如果当初不那么生气,控制住情绪,这场人间悲剧是不是就能幸免?当你控制不了情绪,它就会吞噬你。今年四月,一位妈妈接17岁的儿子放学回家,母子在车内发生争吵,妈妈一怒之下将车停在车水马龙的高架桥上。结果,儿子打开车门,纵身跳下高架桥,当场死亡。情绪人人都有,爆发情绪是一种本能,但妥善控制情绪则是一种本领。情绪若不加以控制,任其肆意发展,就是洪水猛兽,会吞噬所有美好和幸福。
2
你的认知,决定了你的情绪
《庄子·山木》篇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在乘船渡河的时候,前面一只船撞了过来。这个人喊了好几声没人回应,于是他破口大骂船里的人不长眼。结果撞上之后才发现,来的竟是一只空船,刚才还满腔怒火的人,脾气瞬间就消失了。原来,他生气的原因和撞船这件事无关,和船上的人有关。在他的认知里,如果是有人故意撞他,他一定会生气;但是撞来的船上没有人,他就不生气了。著名的费斯汀格法则指出: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换言之,生活中只有10%的事情是无法掌控的,而另外的90%都是我们的认知,它是可以改变的。国学大师季羡林和臧克家在饭馆吃饭时,曾发生过一件事。季羡林因为帮忙扶起一个摔在地上的孩子,而被孩子妈妈误以为欺负小孩,还被骂成:“一个大人干嘛欺负小孩,要是我儿子受伤了,跟你没完。”周围的顾客看不下去,指责女人蛮不讲理:“是孩子自己摔倒了,这位先生好心帮你扶起他,你怎能不问青红皂白就骂人呢?”女人这才悻悻地走了。事后,臧克家问季羡林,明明被误解了,为何不还嘴?如果换做是我,肯定要和对方理论的,就是告上法院,也要把道理讲清楚。季羡林笑着说:“这就是我不还嘴的理由。和一个骂你的人爆粗口,接下来就是无休止的争辩,这是一个不好的开始,我不回嘴,就斩断了这个不好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开口骂人的一方,其实是变相承认了自己的失败。对我来说,不还嘴就是胜利,既然胜利了,为什么还要和她斗气呢?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我们对事件有什么样的认知,决定了我们有什么样的情绪。
3
管理情绪,就是管理人生
人有七情六欲,情绪本身没有对错,但控制不当,就会出事。在认知心理学的定义中,情绪的特点是:具备冲动性,强度大,导致一些个体无法控制。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容易情绪失控的原因。我们所说的管理情绪,不是压制情绪。过度压抑,反而会导致健康隐患,比如胃肠问题,内分泌失调等。管理情绪,首先要改变认知和思维方式。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在他的“情绪ABC理论”中,就提出了认知决定情绪的概念。他认为一个人对突发事件的认知和评价,才决定了他的情绪和行为。已故建筑大师贝聿铭是一个很懂得管理情绪的人。他曾经被法国总统钦定为卢浮宫重建项目的设计师,几乎所有法国人都反对这个决定,并用各自的方式阻挠贝聿铭。设计院的委员对贝聿铭的设计稿冷嘲热讽:“这是什么破玩意!”他走在街上,一个巴黎女人故意对他吐痰羞辱他,贝聿铭只是一笑了之。他没有因为别人的无理言行,大发脾气,影响自己的心境。也没有因为这些负面事件,放弃自己的设计信念。助手是这样评价贝聿铭的:“他总是很冷静,脸上总是挂着迷人的微笑。”最终,贝聿铭用金字塔式的设计,让卢浮宫成了法国人最骄傲的建筑。这份成就,才是对那些不看好自己的人最好的回击。改变对事件的认知,调整心态、乐观面对,不被外界影响,做好自己的事,这便是管理情绪的意义。
“如果坏事已经发生,发脾气也不能解决问题,索性冷静一点。”
“钱包丢了,好在身份证不在里头,没有一起丢。”
“我们不能控制天气,但我们可以控制心情。”
你看,改变思维方式,就能做情绪的主人,而不是被它奴役。
我们还可以用以下几个方法,来管理自己的负面情绪。
01 冷静12秒,准确认识情绪有研究表明,当情绪(比如愤怒)出现时,所持续的时间不超过12秒。如果我们能在12秒内,保持冷静,准确判断自己处于哪种情绪中,就能有效缓解它。比如,丈夫晚归,妻子很生气,要开口责怪丈夫。此时,妻子最好沉默12秒,在心底问自己,到底气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