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包说字 之
『九成宫』【宫】平有理
我们最讲横 平 竖 直,不过小包理解的“平”是指平行之意。如果在一个字中,没有大的撇捺穿插,以横竖为主,横划之间应 相互平行。
不仅仅是平行,也要间距相等。可以看帖中的 宫 字,下面两个口,四个横,三个间距大致相等 ↓↓↓
但是这里有个特例,为什么宝盖头会离下面的横划要远呢?是因为这里有竖划的穿插↓↓↓
如果用“空间匀称”分析法,可以看到,老欧用笔画的出头、连断 和起收笔 来分割空间,让整个 宫 字的空间分割得如此匀称↓↓↓
有密集恐惧症的同学,此处画面太美,请自动屏蔽~
眼尖的会发现这里又有一个矛盾,就是上下两个口中的空间大小不一,又是如何解决这个矛盾的呢?
下口的起笔加大了竖的斜度,造成 口 字梯形的倾斜,从视觉感官上缩小下口包含的面积。↓↓↓
当然,也有不同的看法,认为下口的起笔是因为碑的残损,那就请直接跳过~
欧氏在其他的 宫 中还通过调整两个 口 上下横的粗细,来略微压减了下口内部空间的高度↓↓↓
第454字咸引谷涧,宫城之内
虽然实际的尺寸变化非常小,但是就这一点点,足以造成视觉上的差异。不会显得下口过大 ↑↑↑
回到横上。上次说到欧体“险绝”。对于有撇捺的“泉”字比较好处理,自然景观就很独特,但是对于只有横竖的“宫”字,应该如何制造惊奇?
拉一下直线,看到仅有横竖的笔画,欧氏丝毫不吝惜地向上倾斜横笔,谁给了他如此胆量掀起波澜,小欧同学又是用什么方法来平衡回来的呢?↑↑↑
比例 比例 比例
www.bǐlìbǐlìbǐlì.com
忽发现:B站的创始人原来在介里
欧爹也非善主,启用三件看家法宝
LESSON1 挪移长短
拉长宝盖头的右侧,以造成重心右移
被初中物理摧残过的同学都知道,有人能用一根木棍撬动地球,受到希腊前辈的启发,小欧也知道利用杠杆原理,维持【宫】平↑↑↑
LESSON2 三角回勾
再一次突破世人传言,说欧楷清秀有余,雄浑不足。欧兄在长横尽头,挑了一枚千钧金钩。点顿成三角状。一“勾”足以扭转大局。
对于欧氏勾法,还有一句话不得不提。正是因为欧阳善用此法,因此常常勾沉头重。此类勾划,常处于主笔之端,比如此处宝盖之长横,如果配合主笔的粗细,会失去精巧之态。
古人之心,早已谙熟对立统一调和之道。既不削弱主笔的粗壮,又要显出金钩的凌厉。↓↓↓
因此笔锋一变,欲扬先抑,在横划末尾,起勾之前,利用调整笔锋的机会,轻抬笔尖,把横与勾的连接处收束紧住。↑↑↑
此番微妙,难逃后人习欧之观察。有众摹习者,把此法运用发扬↓↓↓
赏观续继
当然,如果对比最后一法,以上两种,都算是雕虫小技了。此字完成之处,方为真相大白之时。
LESSON3 歪而中正
谁能想到宫字的中心线竟然是这么画出来的。歪来歪去,结果却是正的。是谋划已久,还是机缘巧合?↓↓↓
是的,可以看到,我们从小学开始,被老师家长哼哼教导说 写字要“横平竖直”,要“整齐规范”,好像只有按照铅字的仿宋体写出的字,才是好字。
而欧氏写字,完全离经叛道,上 中 下三部分的中心(重心)竟然都对不到一条线上。但是重心的变化,却完全不影响整字的平衡,不仅通过宝盖头的神勾重压,还利用底座的两个口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说到两口如果按照老师的要求,是否我们写出的,应该是这样的字形才算是平稳?两个口左右对称,平衡优雅麽?↓↓↓
揭晓谜底,欧某人是这么干的好事↓↓↓
黑色看不清楚,换成白色给你看↓↓↓
这是物理学的解决方案(一)↑↑↑
这是欧阳氏的解决方案(二)↓↓↓
可见左边竖,用力倾斜,收小口字,使口的面积减小的同时,利于口的上横增加倾斜角度↑↑↑
而这时,右竖如果还保持原来的倾斜角度,一来口型憋屈,二来无法平衡。因此欧阳采用了第三种方案↓↓↓
欧阳氏的解决方案(三)↑↑↑
方案三,把右竖立起,保证了口型的方整,同时优雅的平衡了口字横划的倾斜角度。↑↑↑
再看一眼 骨感的理想 与 丰满的现实 之对比
然 还 不 够
为了继续加强右侧的重量,右竖学习勾划的策略,毫不胆怯地继续加厚加重,看一下原帖的笔画粗细↓↓↓
故事讲完,最后还本“宫”以原貌,博请各位大方一笑~
终于嘚瑟完了,我也可以滚去吃饭了
『小包说字』做一个琢磨字的说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