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的书是复旦梁永安的书,书名我很喜欢,曰《阅读、游历与爱情》。6月份最新出版的书,微信读书竟然这么快就上架啦。看来,电子图书行当也很卷呀。
在这本书中,梁永安老师谈及了青年读者非常关注的十五个主题,包括阅读、爱情、工作、生活、自我、人格、躺平与幸福、社交、审美、艺术、修养、孤独、女性文化的发展、女性写作等等。
对这些问题的书写,梁老师希望通过梳理自己的经验知识,与青年人一起突破对问题的单一认知,找到新的理解方式,体会到生活的无限可能与多元价值。
在书中梁老师还多次提到了,人的“第二次出生”。他认为,一个人一辈子需要出生两次,第一次是身体的出生,不是我们自己能控制的,但第二次出生是精神上的觉醒,知道自己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每个人都面临第二次自己出生自己的人生任务,但全世界大部分人都没有完成这个任务,因为没有这个意识。
他举例说,如今计算机已经把π计算到31.4万亿位上了,而很多人还活在3.14里面,3.14中没有自由,只有常规。
差异化,也是梁老师多次提及的关键词。人与人最大的价值是差异,现代社会已经从差距化社会向差异化社会转型。如何走出惯性的禁锢,如何从世俗的眼光中走出,让各自新鲜的活法遍地开花?对年轻人来说,这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去不回的命运。
梁永安老师特别喜欢《走出非洲》这本书,这本书不仅仅写出了一种女性文化,也是一种人类文化。
凯伦去肯尼亚的时候,带了很多东西,各种衣服、酒器、咖啡,塞满了好几车皮,沿着铁路轰轰轰开过去,等到最后,咖啡园烧掉了,爱人丹尼斯也因飞机失事去世,而她舍弃了所有东西,只带走了几本丹尼斯留下的书。
所以,人的生命不是在一个城市的幻境里,而是在辽阔的大地上去实现的,只有把自己的生命和自然世界,以及充满朴素真情的人类世界联系在一起,人才会精神欢喜。
所以梁永安老师建议: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热爱土地,在地表上生活,而不是虚构地生活。
梁老师还在书中提到,他很认同维纳1950年出版的《人有人的用处》一书中的观点——“在现代世界里,人只有获得充分的信息,才能真正有效地生活。”这里的“信息”,梁老师认为是对社会的理解、对自然的理解、对历史的理解、对当下问题的理解、对人的理解。
人是靠希望活着,人生的力量来自于高远的理想。细细思量,决定一个人生命质量的,还是自身的精神内核,但很多人的一辈子都生活在自己的缺陷中。缺乏获得上述“充分的信息”,也因为这个内伤,梁永安老师希望借由自己的分享,帮助年轻朋友破除视野局限,尝试更多不同的活法。
阅读、游历和爱情在梁永安老师看来都是生命的入口,是滋养生命的营养素,通过这些,重新开始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认识生命。而出口处,更广阔的世界、更深彻的自我、更宽宏的爱正在等着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