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
平凡人的痴情淡淡的。
【01】
1978年的九月,刚过三十岁的艾月华接受了乡政府的委托,在自己的村里当代课老师。
村里目前只有三个班级,三个老师,很多十几岁的孩子没上过学,就跟着父母下地挣工分。7到10岁的孩子,大都在家里野着。艾月华需要每家每户的走访,动员那些该进入小学读书的孩子到学校。如果不能动员到三十个孩子,也就不能当老师。
艾月华是对知识很渴望的人,即使在那个年代,每当农闲,就读书写字,因此在村里,他是一个会写会算的能人。他看着许多十几岁的孩子没读书,不识字,常常叹息很可惜,他决定接下这个艰巨的工作。
每天,艾月华早出晚归。有的家里拿不出2元学费,艾月华就自己做出了变通决定,他说:“先不发 书,坐在教室听,可以不交学费。”有的家里只想让孩子到地里帮忙,可以挣点口粮,艾月华就对他们说:“农忙时,读半天,回家劳动半天。只有农忙,孩子们才挣得到口粮。”
还有的家长将艾月华的军;“你跟娃儿说吧,他愿意去,就去。”艾月华只得对幼稚的孩子说“学校有很多小伙伴,还有很多好听的故事,学会写字、算数,还有糖吃。”孩子说想去读书了,艾月华再三强调家长到开学时一定把孩子送到学校。有的家长不想让女孩读书,艾月华说:“认得些字不吃眼前亏嘛。”
三天时间,艾月华走访了全村该读书的六十多个孩子,说得嘴皮起泡,在开学的那天,来了四十五个孩子,年龄小的六岁,大的10岁。有的家长还声称:“先读着看,你教得不好,我们就不读了。”艾月华心里也忐忑,不过,他是一个要强的人,对村民说:“我教不好你们的娃,明年我就不当老师。”
【02】
那时在村里小学教书的老师是万精油,数学、语文、音乐、体育等课都是一个老师教。多数老师是个半吊子,只会教语文和数学。还不会教孩子写作文;高年级的数学题难度大的做不起;音乐、体育就在操场捉迷藏、跳绳。
艾月华的语文课像故事会,数学课跟日常生活结合紧密,孩子喜爱有加。作业做得特别好的,会得到一个水果糖,作业没完成的,不能在课外听他讲故事,因此孩子们比赛谁先把作业做完。
体育课,艾月华吹着口哨,带着孩子们围着操场跑步,让孩子们赛跑、拔河,一节体育课闹热得很。音乐课,他吹着口琴,教孩子们唱《我的祖国》、《游击队之歌》。不到一个月,四十五个孩子每天都早早的到学校,等着艾月华的到来。
期末考试,孩子们的成绩在全乡第一,好多孩子考双百分,一下子引起了村里的轰动,对艾月华赞不绝口。那年春节,家长们带着孩子,买了一张两毛钱的年画送到艾月华家里,希望他多多关照自己的孩子。艾月华那时觉得自己有多么大的能耐。
【03】
土地改革,搞家庭承包制了。艾月华的妻子娇小,三个孩子都在读小学,夫妻俩要种十来亩地,艾月华除了早晚在家帮着干活,其余时间都扑在孩子们身上了。妻子怨气很大,常常埋怨艾月华:“一个月三十多元代课工资,地里的活还做不了,教书还有什么意义。”
艾月华不跟妻子争论什么,他早上五点钟起床,下地干活,九点钟到学校给孩子们上课。下午放学后,又到地里干到月亮升到天空很高才回家。披星戴月,两头奔忙,艾月华没有一点怨言,他爱孩子们,更爱一家人,只有拼命的付出。
农村人在农闲,开始搞一些经营,有的人甚至离开土地,专门做起生意来。有些家庭变得富裕起来,评上了万元户,把住了几代人的茅草房子拆掉,建成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艾月华的妻子也时常念叨,要把三间草屋子改建成砖瓦房。
艾月华的父亲,做中间商,赚了不少钱。老父亲劝儿子出去做生意,或是再去做医生。艾月华曾经是一个很有医术的中医,被村支部书记把药箱收去之后,就不再给人看病,只给人免费开处方。教书四年了,现在还有人来找他开处方。
妻子的埋怨,父亲的劝说,孩子们需要学费,搅得艾月华吃饭不香,睡觉不安。他犹豫地跟教办(那时乡里的教学归教育办公室管)主任申请辞职,教办主任对他说:“还教两年,等这届学生毕业,找到其他人,再说。”
村民听说艾月华不想教书了,好多人都跑到他家里来,有的还带着一包糖,一把干面条,对艾月华说:“我们孩子全靠你了,社会变了,读书才有出息。你不教书,我们的孩子就要费了。你千万不能走,地里活忙不过来,我们来给你帮忙。”
艾月华也舍不得孩子们,觉得自己有责任把这些孩子送到初中去,否则他的良心也不得安宁,他决定留下来教书。村民们在农忙时,自动的来帮艾月华家做农活。第二年,艾月华计划把房子改建成砖瓦房,好多村民主动来帮忙,不要一分工钱。这更让艾月华觉得:村里的人们需要自己,孩子们需要自己,他应该为村里人带来知识和文化。
【04】
孩子们毕业了,四十五个孩子,四十个考上了初中,还有两个考上了重点中学。成绩远远超过了乡里十所小学,位居全乡首位。艾月华在乡里小有名气了,临近村的孩子都想到他的班上来读书。
这一年有个好消息,代课老师可以带职读书,拿到中专文凭,可以考正式老师。艾月华虽然有更好的选择,但他已经爱上了教书,对讲台有了一种痴迷的情感。他一站上讲台,就浑身是活力,心里充满了阳光。他决定去考正式老师,这辈子三尺讲台就是他的人生舞台。
能否考上正式老师也前途未卜,已经有好多代课老师另寻出路,有的早就成了十万元户了。艾月华的老父亲对他的选择很是气愤,妻子也觉得教书工资并不高,还不如像村里那些人外出挣钱。
艾月华顶着家人的压力,一边教书,一边干农活,一边读书。他就像一只陀螺旋转,但也无怨无悔。经过两年的奋斗,他拿到了中专文凭。然而领导说转正的名额有限,要一年一年的排队,得等机会,安心教书吧,总有机会转正的。
艾月华的儿女陆续进入初中、高中的学习,需要的费用越来越多,光靠他70多元的代课工资,已经无法支持家庭经济的运转,有时得向邻居家借钱,遭到嘲笑:“你端着国家的铁饭碗,还愁钱用吗?”艾月华只得苦笑。
艾月华跟妻子商量,在家里多养殖鸡鸭猪,增加收入。妻子虽然怨言多,内心里还是支持他的。不怕苦,不怕累,每天除了睡觉的四五个小时,夫妻俩从来都没有坐下来歇歇。想着一切办法,解决困苦。
【05】
艾月华在教学上的经验越来越丰富,乡中心校的老师也来跟他取经。就说教孩子写作文吧,要写水库,就带着孩子去看水库;要写小河,就带着孩子去看小河。艾月华往水里扔几块小石头,激起满河涟漪。他写两首诗,念几句顺口溜,孩子们高兴得又喊又跳。回到学校,很快就把作文写出来了。当然,他这种贴近自然的教学,很多是别人学不过来的。
成绩的突出,村里人的赞誉,四十岁那年,艾月华终于成为了正式老师。当他拿着那张任命证书的时候,激动得双手颤抖。从走上讲台至今,十年的辛勤付出,终于得到了认可。
成为正式老师之后,乡中心校想调艾月华去,希望他去专门负责语文教学,艾月华拒绝了。在这个远离乡镇府的小村,仍然只得请代课老师。很多时候没有老师上课,他就得顶上去,如果他走了,就有孩子面临失学。他要坚守在小学校里,做孩子们的护航使者,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从小村走出去,看更大的世界。
直到六十四岁那年,艾月华终于离开了三尺讲台,回家安度晚年。那年,撤并村小,连校舍都拆掉了,所有的孩子都集中到镇中心校读书,艾月华再也不用守护村里的孩子了。
(无戒365极限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