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奇葩说》第五季的一期节目里,有一位选手提到了这样一个原则:
“最少关系原则”也就是说在恋爱中主动的那一方实际上处于劣势,更加被动。
很多刚刚谈恋爱的人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对对方那么好,对他的关心无微不至,可他却不为所动?
因为你对他的好,感动的只是自己。
张爱玲曾说过:“遇到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喜欢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这样卑微而又无私的爱,让人有些感动,但更多的,是导致自己在一段关系中的失衡。
02
朋友和男友相恋半年了,两人考上了同一所985,都是高颜值学霸,仿佛现实版的“贝微微和肖奈”。
最近和朋友聊天时,她突然和我说她想和男友分手。
我有些不解,问为什么。点开他俩的朋友圈,都是各种秀恩爱和撒狗粮。
她说自己在这段关系中主动太久了,付出了很多,而对方似乎已经习惯自己的付出,甚至认为是理所当然,让她感觉太累。
她和他在一起半年,她却暗恋了他四年。
初三时朋友喜欢上了这个阳光开朗、爱笑的大男孩。
有一次他打篮球扭伤了脚,错过了篮球比赛。朋友连续一个月给他买早饭,趁教室没人的时候偷偷放到他的课桌上,一起塞进去的,还有写满各种鼓励的话的小纸条。
每次他回来,看见桌上的小纸条和早饭,嘴角微微上扬,朋友看见了,都能开心一整天。
为了能和他考上同一所高中,成绩中下游的她,开始拼命地补课和刷题。当时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她那抹不掉的黑眼圈。
上了高中,朋友变成了别人眼里的学霸,他也开始一点点关注她,主动找她讨论数学题,两个人越来越熟悉。
高考结束,朋友鼓起勇气表白,男生没有拒绝,两个人就这样在一起了。
在一起后,两个人一起吃饭看电影,都是朋友花钱;每次都是朋友主动找他聊天,见面两个人也没什么话说,但他却和别的女生聊得很开心;朋友亲戚来了,肚子疼得难受,他的回复只是“多喝热水”。
她越来越怀疑自己和他是不是真的合适,自己的付出到底真的能不能换来对方的真心,难道真的是自己的一厢情愿?
朋友付出了很多,有时候甚至委曲求全。可是,很多时候,你的喜欢导致的是对方越来越多的无视和忽略。
自己在一段关系中的低姿态,并不会让对方感动,更不会付出更多。
03
民国文学大师沈从文,为了追求张兆和,可谓是锲而不舍。
张兆和生于商贾之家,父亲喜欢结交名人雅士,自小耳濡目染。不仅长相出众,谈吐亦是不凡,被人称为“黑牡丹”。
沈从文见到张兆和的第一眼,就暗生情愫,随后展开疯狂追求,写了不知多少封情书,并在信里亲昵地称她为“三三”。
面对沈从文的追求,张兆和却并不为所动。当沈从文因追不到她准备自杀时,她拿着沈从文写的情书去找胡适理论,胡适说:“他很热烈地爱你。”
张兆和只说了一句:“我热烈地不爱他。”
两人后来在二姐张允和的撮合下步入婚姻殿堂,可婚后的生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
沈从文的浪漫情怀导致他无法接受现实生活中的张兆和与理想中的“三三”有很大差距。
曾经以为的风花雪月,到头来只是柴米油盐。
沈从文喜欢张兆和吗?
答案是肯定的。但与其说他喜欢的是张兆和,不如说他喜欢的是理想中的“三三”。
当喜欢一个人时,会不自觉地将对方理想化,而当你和他真正接触时,会发现他并不完美。
沈从文无法接受这种理想和现实的差距,结果精神出轨。
他出轨的对象高青子温柔知性,充满文艺气息,与理想中的“三三”不谋而合。他寻寻觅觅这么久,终究还是回到了原点。
假如他没有追求到张兆和,没有和她结婚,他理想中的爱情,或许会在他自己心里实现。那个理想中的张兆和,会成为他心底的一颗朱砂痣。
有时候离开,也是成全。
如果想和他共度余生,那就不得不习惯他打嗝发呆的样子;如果只是为了留下回忆,不如就保持着一定距离,远远看着他的背影,心里暗暗开心。
04
我们遇见了很多人,也错过很多人,生活在不知不觉中教会了我们要顺其自然。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被生活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