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全世界大概会拍出上万部电影,最后能在电影院和大家见面的电影却只有数百部,一个普通的观众一年可能只走进电影院几次。有太多的电影,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和我们见不了面。
太多色情、暴力镜头没能过审;没有足够资金上映;质量太差;质量很好,但题材不够大众被市场放弃......
一些在国外上映的好电影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观看,有些只能在电影节上映的优秀电影就很难得到大家的关注了。
今天介绍的这部于2015年10月27日(芝加哥电影节) / 2016年4月(北京电影节)分别上映的墨西哥电影《行走距离》就是这样一部差点被埋没好电影。
和前两天国内上映的奥斯卡最佳影片《水形物语》一样,讲述了关于社会边缘人群的故事。
两部电影都由墨西哥导演执导,《行走距离》却是完全不同风格的故事,这里没有童话和爱情,只有平淡的生活。
影片取材于重度肥胖患者这一边缘人群,讲述了一个因为过于肥胖的身体不得不呆在家里的人如何走出困境的故事。
“都是肥胖惹的祸,一年前我得了心脏病,医生说我要减肥,但不能剧烈运动,第二点我做到了,但是第一点就没那么容易了。”费德这样向不久前刚认识的摄影店新朋友保罗讲述着自己目前的处境。
普通人会把他当作碍眼的笑话,当他拿着保罗刚刚冲洗出来充满童年回忆的老照片满脸笑意的时候,我们知道曾经的费德也是一个有人疼爱的孩子。
电影的核心是故事,可随着特效和电影的商业化进程,愿意好好讲故事的导演开始变得越来越少,能把一个平淡的故事讲的直击人心的导演更是屈指可数。其中日本电影导演小津安二郎和岩井俊二就很擅长讲述这样的故事。
他们的电影有时展现的就是一些平淡无奇的故事,好像就是身边某个家庭的事情,可我们依旧能够通过那些极富张力,精心设计的镜头语言窥见隐藏在平淡生活外表下的深意。
影片全篇讲述了一个一句话就能讲完的故事,在104分钟不算长的时间里,你依旧觉得影片的节奏有些缓慢。这和导演着力于通过细节表现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情绪的转变分不开关系。
《行走距离》很少会为了制造某种戏剧冲突或效果而对镜头做什么处理,每一个精心设计的细节都是为了让观众更好地沉浸到故事里。
在电影的第一个镜头里,我们首先看到一个极度肥胖,臃肿的背影。透过油腻的皮肤和脏乱的房间仿佛隔着屏幕都能闻见怪异的味道。由于这个原因,妹妹总是不给他好脸色。随着镜头缓慢地从门外逐渐向里移动,我们开始走进被生活囚禁的费德的生活。
他试着从床上起身,第一次失败了,就像是他生活中种种不便的缩影。
一个人吃饭,一个人洗碗,一个人串项链,一个人看电视,一个人睡觉。除了肥胖带来的不便,孤独更像是他生活中更大的病症。
因为摄像机的充电器坏了,当心有内疚的保罗(摄影店老板的儿子)在成功修好充电器后两个人像孩子一样高兴地抱在一起。短暂的兴奋之后,费德希望用饼干留住保罗在他家多呆一会,太久没有人这样闯进他的生活了。
可保罗却只顾着多拿两块可口的饼干便要离开。
虽然外面的暴雨最后还是让两人拥有了共处的时间,可尴尬的一问一答告诉我们孤独并没有被排解多少。
我们身上没有费德那样臃肿的赘肉,但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压力形成焦虑同样让我们面对着类似的问题。没有人陪你逛街,没有人陪你吃火锅,久而久之孤独甚至成为了我们的习惯,难以摆脱。
费德慢慢开始尝到了友谊的滋味。好朋友之间通常都有共同的爱好,保罗喜欢看一本叫《死亡日记》的漫画(类似日本的死亡笔记)。开始听到这个故事时费德觉得很恐怖,但之后在和妹夫的交谈中我们知道费德已经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死亡日记,不过那上面也有他喜欢的人。我想一定是因为写下名字的人可以决定名单上的人怎么死,而费德一定希望那些他所爱的人能够活到最后。
照相机成为了影片的关键,它不仅是费德、保罗、费德妹夫三人拥有友谊的联结物,也是费德勇敢走出生活困境的勇气。透过那一张张照片我们不仅看到了费德温馨的家庭和快乐的童年,也知晓了在决定出去旅游遭到旅行社拒绝后独自外出的他究竟干了什么。
这里我们不应该只看到了他想通过摄影改变自己生活的决心,还应该理解到像费德这样的人群,或许他们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想听到的不只是:“你应该怎么怎么样,这样对你有好处”。
他们更在意的或许是“我想怎么样”以及永远不要把他当成是和你不同世界的人。
他们不需要同情、可怜。他们需要尊重。
刚从医院出来的费德在两个好友的带领下来到了海边。我不确定这是不是费德第一次看见海,至少是他这一年多来第一次看海。
现在干什么?
等。
等什么?
日出啊。
结尾镜头定格在三个人一起坐在昏暗的海边,等待着第二天的日出,等待美好的明天。
这个结尾很有意思,让我想到了特吕弗《四百击》最后同样的一片大海,但那片海其实有暗示悲剧的意味在其中。
他们有没有拍到日出?
海的那一边是什么?
费德未来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
没有人可以决定,也许最后还是悲剧,但至少他们走出了勇敢的一步。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从导演、编剧到演员没有一个我们叫得出名字的人,甚至在豆瓣上点开他们的信息你会发现这部《行走距离》是他们大多数人唯一的作品。
但就是这样一部没有著名制作人员,没有大投入,没有特效的“三无”产品依旧让你感受到了那份来自生活的温暖。
看似平平无奇,其实暗流涌动。
不也正是生活的真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