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时下班回去晚了,就会在回家路上买两根烤肠,作为我的晚饭之一。但是有一阵没去买了,等再去买的时候,却发现味道好像变了。
烤肠小哥瘦瘦的、高高的,开着一辆刷着粉色油溪的三轮车,后来有一次我再去买时,就好奇地问起他来:是不是换肠了?不如以前好吃了!
烤肠小哥告诉我:绝对没有。接着我又说起:确实你家的肠比别人卖的更好一些,别人的好像都是淀粉。
然后他说了一段话,让我觉得受益匪浅。
小哥说:自己的生意还不错,是因为坚持让送肠的厂家在这一带只给自己供货,并且成本也不低。
他还说原来有一阵顾客也说味道好像变了,那是因为肠的配料比例可能有些变化,然后他就第一时间反馈给厂家,于是又调整了一下。
垄断货源,成本比一般人高一些,再加上调料不同,自然也就和其他人区分开了,烤肠小哥的做法让我恍然大悟。
我想,生活中做很多事也都是如此,那些胜出的人往往更具备核心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
如果只是因为技术不同,那么技术一致了,二者就趋于平衡,比如说大家都在同一个维度上努力,那就是内卷。
但是往往拉开差距的,可能是许多变量都不一样。
比如小朋友,有的小朋友只是学习好,而有的小朋友不仅成绩优异,也积极参与讲故事、跳绳比赛等活动,又乐于助人,随着时间的拉长,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就会更强,自然就会表现突出。
观察那些优秀的同事,可能是善于交际,善于操作电脑,善于提出新创意等等,并不是只有一个方面优越,可能同时兼备几个优点。
因此当我们发现在一个维度上无法优越时,不妨看开一些,从其他相关联的或者周围角度发展自己,让这些成为给自己赋能的增量,增强不可替代性,这也是避免过于内卷的策略。
去年我们年级主任给我们开会时,她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错位发展。针对一件事,大家都拼命干,最后大家的结果都差不多,但每个人都很累。
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针对不同的班级,挖掘内部积极因素,将它无限放大,每个班级凸显每个班级的特色与风采,孩子们有所成长,避免无谓的内卷和较劲。
自那之后我也会在生活中、工作中多想一些,多做一些,从一个维度上不能胜出,那就试图让自己有更多的增量,给自己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