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甚至会放声痛哭。”“熬到头了,终于。”这是某媒体对P2P平台老板的采访片段。他的煎熬始于4个月前的“备案通知”。
4个月前,2017年12月8日,银监会发布了《关于做好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整改验收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在2018年4月底之前完成辖内主要网贷机构的备案登记工作。犹如平地一声惊雷,P2P圈瞬间炸了。
紧接着,各地的自查条款也开始下发。很快,又出来一些补充条款。“北京最新的自查条款已多达254条,每一条要对照整改,条条红线,不容触碰,”该老板说。
监管就像无情的判官,P2P平台都要等待接受它的审判,不容一丝侥幸。严管之下,众P2P皆苦。在过去煎熬的120多天里, P2P众平台到底经历了什么?
忍痛割肉
一直做大额标的的红岭创投为冲刺备案动作频繁,先是暂停了“乐购”系列理财产品,然后买下了小平台亿钱贷,又紧接着暂停了部分产品的债券转让功能。个人20万,企业100万,越雷池一步就是杀无赦,红岭创投负责人老周说,没什么好说的,除了想方设法将违规标的“瘦身”,别无退路。大有一副壮士扼腕的悲壮。据悉,后续红岭将有更多的动作满足合规备案要求。
而另一家互金巨头陆金所在红岭之前就已经限制了部分产品债转功能。2月22日,陆金所宣布停止“e享计划”发起服务,这意味着陆金所不再提供网贷项目短期转让服务。业内人士认为,陆金所暂停e享计划服务一是为了去杠杆,二是为了减少投资人集中债权转让造成的流动性压力,最终实现合规目的。
另据相关人士透露:曾以现金贷业务为主的上市公司2345,旗下现金贷业务被砍掉。
第三方数据显示,2018年3月超限额100万标的清理完成平台已经有47家。
某广东P2P平台表示,已将集合标形式的产品更换为散标。
北京一家平台,一个月内降息2次,现在年化利率只有6%。
清标、降息,断臂也好、自残也好,有资格整改已经是最好的结果。“大标拆小、资金池、自融,这个行业问题太多,我们也不能保证干干净净,”某平台负责人说,“真正敢接受调研的,都算正规的平台。”能拿到整改通知书的公司并不多。据称,北京市有200多家公司接到了整改通知书,不过这只是第一关,后面的关卡更加凶险。首先是银行存管,必须通过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测评的银行,才有存管资格,首次获批达标的银行不过10家。还有超过“20万和100万”硬性指标的大标,也包括监管严厉禁止的三种标的:现金贷、校园贷和房地产贷款。
借壳、忽悠,各种钻空子
据媒体称,没有拿到整改通知书的平台,或将在明年6月彻底关闭。在整个P2P生态圈中,这部分平台是占比更大的群体。然而他们中的大多数并不甘心就此退场,因此他们的动作也更加疯狂,颇有“玩火”的性质。
“最新异地P2P备案,只要平台合规包过,名额有限,3月31日之前交材料!最后一次机会!”一家位于杭州的第三方公司在互金圈内招揽起了P2P备案生意。该公司工作人员透露,整套备案准备工作下来,大概只要40天,费用方面,200万左右。
都知道大部分是骗子,有的人会礼貌地把他们“请”出去,但有的人还是愿意试一试。“为了合规,没有选择。”他们说。
还有的平台自身备案无望,便找个能备案成功的平台,通过入股等方式控制该平台,等备案成功后,再把不合规的业务装进去,或者找政策“洼地”,全国范围内开展的网贷备案,每个地区的政策不同,找一个门槛相对低一点的地区,申请备案。这些都是他们能想到的套路。
还有一些平台开始了自欺欺人的戏精表演,频繁发声宣称自己不是“P2P”。比如物权众筹的平台,将自己划到了“众筹”,根本不是P2P,也不需要进行备案。笔者觉得,都这个时候了,就别给自己加戏了。
主动退场者
最后,是生态链最底端的平台,他们自知不可能通过备案,便选择自动退出。“进入调研阶段,我们就直接放弃了,立即清盘,”某P2P平台方人士说,“P2P的很多潜规则操作,根本见不了光。”很多平台在银行存管、ICP备案许可证、等保三级等问题上都很难达标。
“每个月都在曝出清盘消息。”某投资人说。
清盘,是被迫之举,也是主动选择,总比跑路要好。不排除部分备案无望的平台有跑路的可能。
P2P投资群里,骂声一片。
然而P2P圈里,好像骂声从没断过。合规也好,野蛮也好。
时间回溯到5年前, 2013 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那时金融自由化、去监管思潮盛行,P2P洪流在全国迅速蔓延,曾经的风光同今日的整治阵势一样的空前绝后。那时被称为P2P的野蛮生长时期,作为新生事物,无法无例可依,唯有利可循,自然肆意疯长,乱象丛生。据称,在进入2013年后,几乎每天都有1-2家平台上线,也几乎每天都有平台跑路消息曝出,e租宝事件、资金池、旁氏骗局这些词令多少投资人到现在仍心有余悸。
那时候,P2P投资群里,也是骂声一片。
这像不像一个轮回?5年时间,小学还没毕业,P2P平台已经经历了从极盛到极衰的天翻地覆。
那些因监管套利而生的P2P平台,最终也因此而死。凡事有果必有因,正在生死边缘挣扎的P2P平台们,痛苦的根源不在于监管,而在于自身。所谓福祸相依,P2P行业,正在一步步的了结、清算当初野蛮生长留下的祸患。
万物运行都有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P2P行业的道又是什么?其实从监管层一次次发布的政策来看,资金存管、债权转让、风险备付金、等保三级、标的限额、现金贷的整治等等,都直指三大核心问题:风控、普惠、实体。笔者认为,这正是P2P诞生与存在的初衷。P2P天生具有金融风险属性,这是它与其他行业相比特殊的地方,决定了它必须将风险控制与安全放在首位。其次,P2P作为传统金融业务的补充,设立的宗旨是服务于那些底层低收入、弱势群体、小微企业,为普惠金融服务,第三,互联网金融还承担着赋能实体经济的使命。即使在监管体系尚未健全完善的时期,金融安全、普惠金融、赋能实体,这些关键词在中央文件、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决策层释放的信号中已经被屡次提及。
可是,有多少平台在金融自由化的浪潮里,只顾追逐利益,而忘了行业发展最初的本源?从准备备案的进程中也可看到,业务越接近合规要求的平台,备案压力越小。一旦通过备案,其获得的价值也更大。这是当初决策者能够审时度势,顺势而为的结果。
到现在为止,监管层的政策还在动态变化中,4月3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加大通过互联网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整治力度及开展验收的通知》,整顿互金平台资管业务,一下又切断了部分平台投机取巧的后路。近日又传来消息,监管部门紧急下发通知,要求各地暂停发放网贷备案登记细则。也就是说,备案可能要面临延期,延期到何时?还未知。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备案过程无论对于平台来说还是监管层来说,都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如今P2P行业可以说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大家永远不知道明天又会有什么样的爆炸消息突然降临。
但是不管怎样,备案已是定局,只是早晚问题。“最终备案成功的平台不超过400家。”多位业内人士判断。这也意味,还有两千多家平台,将面临清退。
到时平台要么生,要么死,都是自己种下的因果,该来的终要来,没有退路。而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备案之后并不是死,而是重生。彼时,它将褪去一身的草莽,走上合规的光明大道。这条路,可能会走很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