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11日(No.79)
伦敦:政治、历史、文化与名胜
季银泉译
译者按:
这篇资料,也许可以成为你了解英国的窗口;当然,她也可以用作“伦敦旅游指南”。
读这篇有趣的资料,你一定不会失望。它能大大扩充你的眼界,大幅度增加你的知识量。
读了这篇文章,你也许能更好地理解:英国人为什么总爱在国际事务中搔首弄恣,为什么常对中国的香港事务“横挑鼻子竖挑眼”,为什么要将那艘仅有的病殃殃的航母开到南海来,怯生生地秀肌肉。
下为伦敦风景图片与译文正文。
伦敦,这个大英帝国的堡垒,这个联合王国的命运中心,经历过许多世纪才逐渐建立起来。
如果去读伦敦的历史,我们会明白这座城市是如何映射整个国家的生存状态的。
一、语言
伦敦曾先后被罗马人、盎格鲁-撒克逊人、丹麦人、诺曼人统治,他们中的每一个,都给英国的生活增添了某些内容。不可否认的是,这个城市的语言,不仅逐渐被人们视为标准英语,还被视为全国标准语言,但这一语言却是上述诸多征服者们说出来的各种语言的元素混合体。
二、城市概况
由英国所属殖民地注入英国的财富,是这个首都的规模不断膨胀的基础。今天,伦敦市区向某一方向延伸的距离达到十多英里;在另一方向,甚至延伸得更远。
初见伦敦,访问者们会感到惊讶,因为在许多街道,仿佛总存在“航船抛锚”景象。事实上并不存在未解谜团,船舶停靠于通往目的地的河流的专用码头上,装货或卸货。然而,高高桅杆指向屋顶上方的景象,最初确实能给人以奇怪的感觉。
城市的左岸,是拥挤的建筑群。这里是商业、事务、行政区。正是在这里,我们能找到重要的纪念碑。右岸或南岸,被住宅区占据。从远处至河面方向,拥挤着数排低矮的住宅。这里肮脏而灰暗,居住着成千上万、数不胜数的穷人;他们的日子充满着没完没了的艰难困苦与生计挣扎。
远处的斜坡地带,坐落着亮丽的富人住宅区。在富有的伦敦近郊,有着宽阔的马路、洒满阳光的广场。
三、西敏斯特大桥
河面上桥梁的数量,使我们深受触动。
在一座最古老的桥梁上,诗人华滋华斯获得了创作十四行诗《写于西敏斯特大桥》的灵感。这首诗的开篇如下:
Earth has not anything toshow more fair:
Dull would he be of soul whocould pass by
A sight so touching in its
majesty...
(世间没什么更为壮观,
景色如此庄严而动人,
从这里走过,你的灵魂会流连忘返……)
这首诗展示了诗人对这个英格兰中心城市的深深的爱。
四、伦敦塔
伦敦塔位于伦敦桥附近。它于800年前,在诺曼人所建防御工事的废墟上建成。在《理查德二世》、《理查德三世》中,莎士比亚认为伦敦塔为罗马独裁者朱利叶斯·凯撒所建。他可能是参考了罗马要塞史料而得出这一结论的。但无论如何,我们已经得知了与下述事件有关的某些事实:伦敦塔的主建筑之一,1078年曾被推荐给征服者威廉使用。
(译者注:罗马人征服英国后所建的罗马要塞,在英国达勒姆郡。英国人所说的“征服者威廉”,指由法国横渡英吉利海峡,征服英国的威廉一世;他原为法国诺曼底人,征服英国后,自封为国王。在这里,作者认为:莎士比亚认为伦敦塔系罗马独裁者凯撒所建,这一认识并不正确。作者倾向于认为,伦敦塔早期的雏形,是诺曼人所建的防御工事。)
伦敦塔一直用作囚禁英格兰国王的私敌与政敌的监狱。那些灰色的石头也许能告诉我们某些充满暴力的、非正义的可怕故事,告诉我们某些充满野心与阴谋的可怕故事,告诉我们某些有关监禁安娜·波莲、瓦尔特·罗里爵士、克拉伦斯公爵的可怕故事。
(译者注:上文提到的“安娜·波莲”是亨利八世的第二个妻子,1536年在宫廷恶斗中被处死,生前曾被囚禁于伦敦塔。但他俩的女儿伊丽莎白一世,后成功夺得王位继承权,并于1559年至1603年期间担任英国女王。“瓦尔特·罗里爵士”是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男宠,曾因诱奸女王身边的女官而被监禁于伦敦塔,后脱身。“克拉伦斯公爵”则是爱德华四世和理查三世的兄弟乔治·金雀花的荣誉称号,他曾因图谋反对爱德华四世而被囚禁于伦敦塔,最终被判犯有“叛国罪”,于1478年2月18日被秘密处决。由这三人的遭遇,读者可以想象英国王室的内部恶斗有多惨烈;伦敦塔从一个侧面见证了这些恶斗。)
历史决不会忘记,正是在这里,伟大的人文主义者托马斯·莫尔受到诬告与谴责。(译者注:托马斯·莫尔,英国伟大的人文主义思想家,名著《乌托邦》一书的作者,当过律师、国会议员、财政副大臣、国会下院议长、大法官。1535年因反对亨利八世兼任教会首脑而被囚禁于伦敦塔,并被处死。)
该塔对这些人的囚禁,是英国统治者对莫尔那样的勇敢者们言行的回应,这些人认为他们周围的整个社会体制,“除了是富人针对穷人的阴谋外,什么都不是”,富有阶层已使数百万劳动人民“生活悲惨得连野兽的生活都令他们羡慕”。
五、西斯敏特教堂
西敏斯特教堂,是英国早期建筑最好的样板之一。多个不同类型的国王,参与了这个教堂的建设;他们的陵墓,使西敏斯特成为英格兰名胜之一。该教堂还被认为是不列颠大人物们最终的安息地。但是,在国王、王后、政治家们的纪念碑中,我们寻找达尔文姓名的努力,却是徒劳的。
在里面,我们发现了“诗人之角”。这里的纪念碑是为这个国家的伟大艺术家、政治家而建的。作家、诗人乔叟,正如他生前所希望的,就葬在“诗人之角”。足够有趣的是,他能葬在这儿,并不是因为他是英格兰“诗歌之父”,而是因为他于1400年逝世前,正巧是这里的工程监工。
在这里,我们也没有找到拜伦。拜伦,是我们想到英格兰诗歌时首先浮现在脑海中的人名之一。这个伟大的吟游诗人,据说由于带头过不道德的生活,被剥夺了他作为诗人应有的地位。事实上,真实的原因在于,他号召那些受压迫的劳动者永远不要屈服于暴政,号召他们参加为全世界获得自由与公正而进行的斗争。(译者注:拜伦是英国最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据说英国前著名首相丘吉尔,就是他的崇拜者之一。年轻时的拜伦,在感情方面固然不够检点,风流韵事、流言蜚语总是伴他而行;但他憎恨英国统治阶级,鞭挞其邪恶、虚伪、顽固与偏见,同情劳苦大众,曾参加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领导人之一。这样的人,死后不可能葬入西敏斯特教堂内的“诗人之角”。)
六、佛里特街
几个世纪以来,佛里特街除了出版报纸外,其建筑还被多种书商的分支机构占据。弥尔顿的《失乐园》是在此印刷的。斯威夫特曾来到佛里特街,使他的《格列佛游记》得已付梓。我们饶有兴趣地得知,这条街上的某个售书书商名叫“劳顿·格列佛”,斯威夫特书中的英雄“格列佛”,很可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七、大英博物馆
在附近一个安静的地带,坐落着大英博物馆及其藏书丰富的附属图书馆。马克思及后来的列宁,都曾来这个图书馆读书、写作。迪安街上的马克思故居,丽晶广场的列宁寓所,都在步行可以到达的不远处。
八、特拉法加广场、政府机构与王宫
在距教堂不远处,也就是说在西斯敏特同一区域,坐落着政府机构。那儿还有特拉法加广场。广场上矗立着纳尔逊纪念碑。还有斯特兰德商场那含有闪亮商品的展窗,还有皮卡迪利剧院与宾馆,还有白金汉宫。这白金汉宫,是英格兰王室在市区内的生活场所。
(译者按:纳尔逊是英国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初的海军将领、军事家,曾率领皇家海军,在1798年尼罗河口海战及1801 年哥本哈根战役等重大战役中获胜,并在1805年的特拉法尔加战役中击溃法国与西班牙组成的联合舰队,迫使拿破仑彻底放弃海上进攻英国本土的计划,但他本人却在此战中饮弹阵亡。)
九、结束语
美国自建国后逐渐增长的经济实力,降低了伦敦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影响了各个不同时期的英国人的生活。在今日之伦敦,人们能看到美国人向建筑学领域进军的迹象,能听到美国人对英语词汇变化的影响。但是,伦敦这个都城,对产于本土或英联邦的粮食、牛和加工品来说,仍是广阔的市场。(译者注:本文是几十年前的作品,因而作者未谈到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对世界与英国的影响。)
那些一直生活在伦敦,生活在诗人、剧作家和小说家中的“大人物们”所拥有的记忆,给伦敦增添了浪漫和魅力;这种浪漫与魅力,所有访客都不可能拥有,但能感受到。
但对一个有能力在历史事实长河中抓住真实要义的人来说,伦敦一直是,今天仍然是这个世界的“劫掠者之家”,是少数人控制本国普通劳动者和殖民地数以百万计被压迫奴隶的“席位”。
(译者说明:英文原文来自俞大絪主编大学英语专业《英语》教材第五册第三版修订本;原标题为《伦敦》;小标题、插图均为译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