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去婆家,将她的老式缝纫机,运来了郑州。我婆婆说,以前缝纫机是姑娘们婚嫁品,特别稀缺的,不仅贵,而且难买,必须有钱有物资票,二者缺一不可。当时属飞人牌缝纫机是最好的牌子了,虽然她不会,但也花了一百多买了一台回来,用过的次数屈指可数,成了一摆设品。这次听说我妈妈能用上,热情得催我们回老家弄走送给我妈用,似乎终于派上用场,发挥点余热,不算浪费的意味。
我妈妈,从小没念几年书,家里缺少劳动力,于是她就退学了,跟了一位缝纫师傅学手艺,师傅也是保守的,怕你抢了她的饭碗,教一点教一点,挨师傅骂是家常便饭,妈妈每次都是主动给师傅家干活,带孩洗衣做饭,啥都干,讨好着师傅,一点点学了手艺……后来妈妈凭着手艺做活挣钱,方圆数十里的都来找她,在娘家时已拥有一架缝纫机。
结婚时,妈妈跟外公商量,缝纫机她用了多年,有感情了,再说家里也没其他人会缝纫,她想把缝纫机带到婆家用,外公不同意。嫁到爸爸这边时,妈妈想继续做缝纫,苦于没有机器,做不成。买一台缝纫机需要一百多块,那时爸爸家是穷的不能再穷,没钱买。后来的好久,终于攒够了钱,从上海那托人买了一架缝纫机,运到南京,再从南京运了回来。历经周折,特别不容易。
妈妈有了缝纫机后,开始做平角裤头,蓝色是男的穿,花的是女的穿,爸爸赶集卖,做的是赶不上卖的。靠着这行攒了第一桶金,开店做生意。
我上初中那时,学缝纫是大多女孩子的出路,念个小学或初中,就去缝纫店学习做衣服。开缝纫店的老板,可以一边招收学员挣学费,一边卖布料挣钱,一边做衣服挣钱。那时流行做衣服,看中哪块面料,扯一块,做衣服的给你量下尺寸,定个衣服好的时间,按时来取就好。那时生意好的,经常是你跑断腿,衣服还没好,大家好像也没有发脾气的,吵闹要砸店。反正就是上街买菜或玩的,顺便问一声,好了就取走,没好就走,下一次再来。
村子里开了几家缝纫店,一间屋子,左右两排缝纫机,跟课桌一样摆的整整齐齐。新学员一般都是先学踩脚踏板,脚踏匀速,针线匀称,走线要直,方向要正。学好起步,再学裁剪,拼接。男士的衬衫,裤装。女士的裙子,旗袍。小孩的背心,马甲。随季节走,冷天大衣外套,棉衣棉裤。各种款式。
妈妈会做衣服,好处就是我们的衣服都是她来做,学校一人一条红领巾,谁要忘记了戴,老师要罚的,我妈给我们每人做了好几条,书包里塞的哪都有,这条忘了,查查又能翻出一条。学校发新校服了,一人一套,我妈看看样式,就给COPY了一套,连校徽都给缝了一个一模一样的,难辩真假。
当然妈妈特别忙,忙的衣服活都推了。经常有人在我家买了布料后,或让我妈缝修衣服,给钱的,我妈都推了,没时间啊。后来忙得连我们的衣服也没空做,记得有一次我生气了,趁我妈没在家,我自己选了一块布,天天耳濡目染的,也会了,拿尺子一量,剪了一块,送到缝纫店让师傅给我做了一件衣服,钱自然是我妈付了。当时年龄也不大,送完布料后,心里就忐忑,生怕妈妈吵我,心里编好跟妈妈吵架的理由,准备着。结果我妈听缝纫店师傅说了,哈哈大笑,不再追究。
再一次妈妈给我做衣服,我开心地在她身边忙前忙后,送尺子递花粉笔的,上身马甲,下身长裤,经典格子的,配套试穿了下,很漂亮,很合身,很满意。妈妈最后一道工序,熨衣服,让衣服熨平,看着更板正,直挺。熨马甲内衬时,她在跟邻居聊天,聊天,继续聊天,然后衣服烫糊了,冒烟了,妈妈才想起来,正熨着衣服呢,慌忙抢救,已被烫了个洞。我那叫一个伤心啊,坐边上哭啊,狠命哭。妈妈还是笑,哄着回头再赔我一件,再说马甲穿上,外边看不出来,谁知道你内衬有个洞。好歹哭了几天才要来的衣服,将就穿吧,总比没有的好。谁知道下一次什么时侯才给做呢。
弟弟长的高,长的快,往往没经意间,妈妈突然发现孩子的裤子短了一截,小半截腿都在外面,才想起该给孩做衣服了。三个孩子,没有爷爷奶奶,他们要忙着挣钱,照顾不过来。
后来大了,都是买衣服了,因为款式的问题,跟不上,没人再穿做的衣服,除非身材比较特殊,需要定做。我们村也有一位师傅后来走的就是定制路线,举家搬到城市去了,又学习了阵,当前流行款式等,专门接定制高级服饰业务,也与一些单位合作,定做校服工装业务,业务是开展的风生水起,赚了不少钱。
后来家里生意关掉了,闲了下来,总有邻居找妈妈帮忙,东家修下,西家补下,都是邻里相互帮忙,热和热和。妈妈视力也差了,不能做太多的活,闲下捣鼓玩玩可以。妈妈略有遗憾的是,她辛苦学来的缝纫技术,没有在女儿身上得到传承,每年暑假时都急呼呼的催我跟她学技术,技不压身,茺年饿不死手艺人,不停的劝说我。我是觉得缝纫师傅太辛苦,不想学,所以一直不认真,催的紧了,踩几脚,踩几脚,一直都是踩几脚的水平。
现在有时想想,妈妈说的技不压身,很有道理的,如若我会,也挺好,看人家巧手DIY做活,也很羡慕人家。再降低点标准,最起码剪裤腿钱,6元一条,可以省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