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院,我们村里的人们习惯把它叫着‘庙薶’。
‘庙薶’就在我们村的中央,是一大片地势相对较高的平坦的空地,听老一辈说,在很早的时侯,这里是一座古庙,庙里座落着东西两座大殿,大殿是用古式青砖、青瓦建造,青砖瓦房的脊顶、沿边上镶有漂亮的飞鸟、走兽,大殿里供奉着两座佛像:观音菩萨像、八臂哪吒像。两座大殿背面建有一排五间‘瓦接沿’砖包土房。在当时那个年代,这座古庙是非常气派、庄严、肃穆的。
后来古庙被陆陆续续的开挖破坏,大殿和殿内的佛像以及那五间‘瓦接沿’砖包土房被先后拆除损坏,面目全非,庙的四周被村民已挖成大坑,坑坑洼洼的,尤其是庙的南面和东面,被挖的大片的又深又阔的坑已变成一片小河。这片大坑与我们村里的小溪相连,每到夏天,雨水多的时候,庙院几乎被水围着,一片汪洋。
再后来村里的人们就在庙院的背面又重新建造了四间土坯房,中间是两间大的土坯房,两头各有一间小的土坯房,土坯房前面被平整成一大片广阔的平地,村委会迁到这里,村民经常在此集会或开会。
再后来我们村的小学也搬到庙里,庙里的两大间土坯房就成了小学的教室,最西头的那一小间土坯房是老师的办公室。东头的一间土坯房被当作仓库使用。我老爸当年就是在这里上的小学。
我小时候,小学一、二年级也是在庙院里的几间土坯房子里度过的,庙里的空旷土地成了我们嬉笑打闹的场所。土坯房的前面有一棵唯一的大树,树干上挂着一口钟,钟的中央吊着一根长绳,一直垂到下面,老师为了防止我们小孩子乱拉铃,就把铃绳挽得高高的,我们小孩子够不到的。每到该上课的时候,老师就会走到树下,“叮叮叮……”的打铃,听到铃声,我们小孩子就会撒着欢地往教室里跑,有时候刚坐稳,老师还没来得及说上一句话,就有小孩举着手怯怯地小声说“老师,我要撒尿”,把老师气的苦笑不得,只好无可奈何的让他先去解决,这时候教室里的所有同学开始哄堂大笑,然后这位小同学涨红着小脸急急地跑出教室。
所以后来每到下课的铃声一响,老师都会告诫大家:下课后别忘了先去大小便。
我们上小学的时候,庙里的村小学总共两个班级:一年级和二年级;四个老师:两位女老师,两位男老师。后来一位年轻的女老师走了,听说是结婚了,嫁到外地去了。
我们村里每到农闲季节,就会有庙会,人们在庙院的南面搭上戏台,请一班戏,唱上十天半月的,这个时候,庙院里异常热闹,每天就会回荡着锣鼓声、唱戏声、叫卖声、人们的大声叫喊声……。这个时候也成了我们小孩子的天堂,我们每天早早的来得庙上,把书包往教室里一放,欢天喜地的跑到戏台前玩耍,不到上课的铃声响起,我们是不会回到教室里的,就是上课的时间,也是很少能听得到老师在讲着什么的,两只耳朵直楞着听着外面的热闹声,眼睛不时的往窗外瞅,直到老师叫做名字才回过神来。下课的铃声一响,老师刚走出教室,我们就像猴子一样“蹭蹭蹭”地窜出去,在人群中和戏台下钻来钻去,有的甚至爬到戏台边上,被管事的大爷或大叔呵斥着赶了下来。等到上课的铃声再次响起的时候,我们又一个个乱糟糟的极不情愿的跑回教室,老师拿着教棍在讲台上敲得“啪啪”响,大声地喊着“安静!安静!……”。
十天或半月之后,庙会结束,戏班撤走了,庙院里渐渐安静下来,这个时候,老师们才松了一口气,我们的学校才再次像个学校的样子。
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们班里转来了一位女生,大大的眼睛,圆圆的脸蛋,扎着长长的两条小辫子,爱笑,一笑起来露出两个浅浅的酒窝,她人很活跃,经常走起路来也是一蹦一跳的,说着一口的普通话,我们班小同学特别羡慕她,下了课就会围着她转,她经常给我们讲一些新鲜的事情。让我们更羡慕的是她的身体特别的柔软灵活,她能把身体很自如地朝后弯成圆圆的弓,然后再双脚抬起倒立行走;她还能连着做十几个后弓翻,或十几个前弓翻;还能倒立在墙上好长时间。我们班的小同学有几个也像模像样的跟着她学,但怎么也达不到她柔软灵活的程度,经常是站在旁边羡慕得蹬大眼睛,流着哈拉子。我更是做不到,每次都是“啪”的一声直挺挺的躺在地上,惹来一阵嘲笑声,如此来回折腾几次也就作罢。
然后我还是去玩我们擅长的游戏:踢毽子、跳皮筋、跳绳、跳房子、投沙包、丢沙包等等,她也是经常积极地加入我们的活动行列,她样样游戏都做的有模有样的,一样都不比我们差,真是一个聪明的大玩家。
后来该升入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们村庙上的小学撤了,我们随着老师一快搬到了大队的小学,那位女同学也回到她爸妈工作的城市去上学了。从此我和她再也没见过面;从此我们的愉快、无忧无虑、变着法儿玩着各种各样游戏的庙院生活结束了。大队的小学是一个相对规范的学校,有着很多的校规,所以我们这群野孩子也逐渐步入了学习的正轨。
我们走后,庙上的几间土坯房被一个戏班子租去了,一年一度的庙会还是会照常举行,只是我们这群学生再去庙上看唱戏、凑热闹的机会少了。
几年之后,我考上了镇上的中学。
后来,我离开了家乡。
十多年后,当我再次回到家乡,有机会去庙上看看,庙变得越来越小了,庙的东面和南面的土地被挖得越来越深,挖的大坑变成了河。
后来听老爸说:村里经过庙的中央修了一条贯通村庄南北的水泥大路,原来的土坯房没有了,村民在水泥大路两旁建成了超市。庙南面的被挖成的象河一样的大坑,也被村民从河水中间填成南北大路,铺上了水泥。长长的宽阔的水泥大路把村庄分隔成东西两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