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魏勇老师的《怎么上课,学生才会喜欢》,感觉受益匪浅,他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有理有据地列述了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的宝贵经验。读完这本书后,我又想起了另一位特级语文教师,我认为他们的观点是不谋而合的。
就是在今年春天,在郑州进行省级语文骨干教师培训时,观看了全国特级语文教师王君老师的教学视频,深深的被她灵动的教学风格打动,被她非常富有感染力的课堂折服。于是,学习回来后,迫不及待地在网上买了她的《王君课堂教学实录》,拜读起来,也在自己的课堂进行了尝试,效果还真的不错。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老经典课文了,教了十数遍,几于都是同篇教案,没有进行过创新,品读百草园这部分时,总是把重点放在描写景物那部分,抓住“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分析文章,对于百草园的美女蛇故事只是一点而过,明确这个故事的作用即可。但王君老师却让学生品读这一段,要求学生读出叙述中的起伏跌宕”。王老师说:“鲁迅先生的文字很精彩,比如长妈妈的鬼故事,表面上是长妈妈在讲,只有一个叙述者,而事实上还有一个倾听者,就是'我’”。她让学生尝试着想象一下,把"我”的表现补充出来。不仅可以补充语言,还可以补充"我”的表情、动作等等。接下来,请一个同学来扮演小鲁迅,老师扮演长妈妈,师生一起演绎当时的情景。长妈妈讲到“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学生就大喊“天呐”,同时捂住眼睛,全身发抖;长妈妈讲“听到'呼'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学生就"啊”的一声,一把抱住长妈妈;长妈妈说“外面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学告就松了一口气,小声的问“后来呢”;长妈妈说“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学生天真执着的问“再后来呢”,长妈妈就严肃的说"睡觉”。师生演绎得惟妙惟肖,入情入景,大家都被逗笑了。
我在课堂上,也这样和学生演绎了一遍,我们的学生和王君老师的学生表现都是一样,当我演读到最后时,学生也是问:"后来呢?"我说睡觉,再不睡觉,今晚美女蛇就来找你了,学生也是惊叫,表情也很夸张。然后再找两个学生进行演读,全班学生都很投入。在演读中我们体会到了鲁迅先生文字的魅力,让学生也感知到了百草园的神秘。
最后,王君老师对百草园进行总结时,她是这样点拔的,小鲁迅拔出像人形的何首乌了吗?见到美女蛇了吗?捕鸟捕的多吗?可为什么还留恋呢?,王老师用一幅对联作结:童年纵情百草园,甜蜜里遗憾,越憾越留念,这是上联,品读完三味书尾这部分后,是这样作结的:少年读书三味斋,叹息中多笑颜,且叹且珍惜,这是下联。我也是这样点拨学生的,引领学生这样板书的。学生的思维很活跃,展示也很积极。反思自己,为何以前没发现美女蛇这段内容的精彩呢,为何没有带领学生去体验这故事的跌客起伏呢,还是因为自己对教材解读不会创新,在备课时不注重对学情的把握,不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命体验,试想,这样的课堂学生怎会喜欢呢。
正如魏勇所说老师要力争在每节课中都给学生惊喜,就像给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礼物一样,脑袋有被拍了一下的感觉,这样的课堂,学生定会喜欢。
我再说说我实验的第二个课例,《散步》这一课是最年轻的经典之作,篇幅短小,语言精粹,主题深刻。常被很多老师当成公开课去上,本学期我上公开课也选择了这课,怎么去上呢,我也在网上浏览了很多教学设计,都大同小异。当我在魏勇《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看了这样一段话:好课的第一个标准是,以学生为中心,尤其以学生的学科素养发展为中心。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学生状态自然松驰,才能够讲出真实的想法,才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生成新的知识、兴趣、见解及情怀。所以这节课我同时借鉴了王君老师和余映潮老师设计,围绕一句话“我们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以聊天的方式设计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聊一聊我们,用演读的方式来评价我们家的每一位成员。第二个问题是聊一聊田野,为何描写田野的环境,有什么作用。第三个问题是聊一聊散步,本文借助散步要表达什么主题。既然是聊,课堂氛围要轻松和谐,比如聊散步时,我就聊中国人现在就不会散步,孩子一出生,就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何止是起跑线?中国人简直害怕任何一个阶段的落后。所以,大家都跑啊,跑啊,争先恐后,你争我夺。最后,就都堵在高速公路上了。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是世界上最近的距离——因为你在五环,我也在五环。可就是见不了面啊!学生听完魏段话后,学生笑了。然后通过品读最后一段话,引导学生挖掘主旨,然后水到渠成地进行最后写作训练,学生在本课情感的熏陶下,读自己的写作片断时,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本节课既轻松和谐,又真实有效。
当然,课改一直倡导课堂不是教师自我展示的舞台,而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特别是我们语文课,我们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更应该给学生展示的舞台,所以我在设计《猫》这一课时,我就设计了“以我的口吻,我是作者的第几只猫为开头”讲故事,可以大胆地加入自己的想像。有位学生这样讲到:“我是作者的第二只猫,我有着甄嬛一样美貌和她皇后般待遇,我集万千宠爱与一身……”学生哗然。当学生讲第三只猫时说屋漏偏逢连阴雨,越是丑了越是被烧脱了皮等,其实学生想像力挺丰富的。我想这样设计比学生填写课后表格,展示表格内容有趣的多,也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在这本书中,我还特别欣赏这样一段话:教师课堂地位强弱,不应该由教育理伦和理念来决定,更不应该由教育行政部门来硬性规定,而应该由当时的实际情况来决定,由作为专业人士的教师依据自己对本专业的了解和对学情的分析来决定。是的,把课堂还给学生,推翻教师霸权,是非常必要的,但我们在反省和纠正时,我们不能走到另一个极端,完全否定老师的主导作用。比如,李娜老师的朗诵水平非常高,她用朗诵就能把学生带入情景,体悟情感,特别是她在上《秋天的怀念》这一课时,她读“咱娘俩好好活,好好活”这一句时,把我们听课老师都读哭了,也把学生带入了悲伤的氛围。正如魏勇老师说,一个有经验的老师,应该能屈能伸,“上得厅堂,下得厨房”,需要时可以是充满激情的演说家,也可以是默默无闻的观众,必要时可以走到台前,也可以隐于幕后,一切以为学生提供最恰当的教育服务为中心。王君老师在课堂中不就是这样的角色么!课堂灵动富有激情活力,学生快乐而又素养丰富。
兵无常形,教无常态,因时而化,顺势而为,大道至简,让自己的课堂真实高效,灵动有趣,让课堂上的自己和学生同样丰盈,同样蓬勃。最好是多年后,学生回忆往事时能够自豪地说:“我在XX老师的课堂上活过一把!”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