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坐在公交车上,想到前几日晚上聚餐朋友对我的评价,细细思忖,非常中肯,也的确把我的前半生做了严格意义上的总结。
“随波逐流”,当听到这个词语与我的人生不谋而合时,我瞬间有点惊讶,继而感到了一种真实。因为是酒桌上的酒话,当时一笑了之。今天百度了一下:逐:追随。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忽然就笑不起来了,原来这么多年我是这样浑浑噩噩的过来的,心中刹那间万般悲凉和酸愁哗地一下子涌了上来。
往事真的不堪回首,过去的已然成为历史。我对过去发生的事总是不愿多想,有时稍作停顿便让它恍然而过,虽然留下了太多遗憾和诸多无奈,但却不想沉浸其间不可自拔。我自以为追求的是一往无前的开心,是抛却人世烦恼的自乐。人生谁不是一边追求仕途和金钱,一边渐渐失去了自我。
曾经风靡一时的台湾电影《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女孩》中的沈佳宜无比沧桑地说“人这一生,有很多事是徒劳无功的。”让我惊讶的不是这句话,而是这话出自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孩,因为她完全有大把大把美好的时光可以消受。一直以为能把人世如此这般看透的,应该属于历尽沧桑,受尽磨难的老年。可原来,没有皱纹不代表没有思想,没有皱纹不代表没有沧桑感。
父亲活到73岁时沉寂无声而走,之后他常常勾起我的回忆。有时在白天的某一个瞬间,有时在夜晚不知来由的梦里,我总感到他仍清晰地活着。他让我清醒的明白,人生是一个无限循环的过程,是一个历尽千帆终要抵达的航程。
很多事想明白了,便不是个事。小时候对死亡恐惧的要命,认为人死后埋在棺材里将永无出土之日,对以后漫漫无边的岁月再也触摸不到,便黯然伤神,甚至彻夜无法入眠。这种天真离奇的想法,曾让我对琢磨不透的生命产生天然的不解。长大后才慢慢明白,死亡是生命的一种必然,也是人类无法逃避的一种宿命。
年少时,觉得人生是个漫长的征程,渐渐长大至成家立业,才发现人生短暂的几乎要命。母亲给我说起一个八十岁的老人说的一句话:唉,还没过够呢,就八十了。这句话听着轻松,其实是老人对人生苦短的感慨和无奈,也是对美好生活的无限留恋。可能很多人活到这个年龄就是奢望,在面对人世沉浮,生老病痛时我们是否会想到健康的活着其实才是最大的幸福。所以,人活着活着就明白了,人生也就是个过程,在走走过程中,不必要整日负重前行,而应该轻装上阵,乐观应对。
悲观是一种消极的生活态度,但面对来日越发短促的人生,只能学会坦然去面对。人生已过大半,不求有多长多久,只求心中再无杂念,活的开心健康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