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太勤快了,除了写书评还看了一部神作偶像剧,女主在男主面前对服务生说谎,没过一会儿,男主倒地,口吐白沫,尽最后一丝力气说:“我不是跟你说了么,不要在我面前说谎,我会过敏的...”
见过男主对接吻过敏的,有幽闭恐惧症的……活体测谎仪是第一次见,现代版的匹诺曹遭受的痛苦不止身体上的畸形变异,方圆三公里以内的谎言都能让他倒地吐血抽搐痉挛……心疼,拥有谎言过敏体质的人大概在剧中活不过1集,现实生活中活不过3秒。
生活中的谎言含量不会低于空气中的含氧量!而现实的谎言往往不是外显的爱恨情仇,通常是内心无尽的波澜起伏。
男女之间的彼此隐瞒,亲人之间也有很多未知的沉默。
《夏日谎言》这本书里都是谎言下泪往心里流的故事,它不是一本道德批判的书,而是一本心理分析类的小说,让我们看到谎言下各种情感关系的微妙变化。
这本书包含7个短篇,《淡季》、《巴登-巴登的夜晚》、《树林中的小屋》……7个关于谎言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穷小子恋上富家女。
第二个故事是一对异国恋情侣的情感危机。
第三个故事是千方百计阻止自己的畅销书作家老婆进城social。
第四个故事是旅途上的陌生人带给你的谜之信任感。
第五个故事计划自杀的老头计划失败。
第六个故事儿子跟父亲旅行、尬聊。
第七个故事老女人找寻年轻时的真爱。
7个故事几乎贯穿了人的一生。
哪个作家这么会写花式撒谎小故事?
伯恩哈德·施林克,他是个德国法学家,而后是一个作家。你也许没有看过这本书,但是电影总知道吧,2008年大热的一部电影《朗读者》,36岁神秘女售票员汉娜躺在15岁少年米夏怀里听他读书的名场景,充斥着谎言、爱、情欲和羞耻,有点温馨又有点畸形和悲凉。这部电影就改编自伯恩哈德·施林克的同名小说。他的作品里流淌着他的本职血液,理性,《朗读者》是对战争的反思,后来的《回归》、《周末》也是如此,能不能有一些文学上的冲动啊!于是《夏日谎言》更接近纯文学的审美。
《夏日谎言》的7个谎言的故事包含了7种人生形态背后的万种人生独白。说白了就是大家都是演员,都在演戏。书里有句话很有意思:“以前我一直以为,人之将死,其言必真。但是也说不定呢,快要死的人可能就是最大的骗子。这个时候再不表演一下,还等什么时候呢?”
《淡季》写的是一个普通青年度假时顺手撩到一个妹子,相处一段时间后竟然发现她是个有钱的继承人,于是心里就怪怪的,开始对这段新恋情略有踟躇。旅行结束后普通青年回到了他原来的生活,妹子打来电话,问他近况,他说了些有的没的,尽量避开描述自己贫穷生活的日常,刻意的隐瞒自己的寒酸,想开始新的生活。
《巴登-巴登的夜晚》有女票的男人带着别的妹子去看了自己的首秀,女票虽然在异国,但一个电话就觉察到那个男人外面有人了。男人跟那妹子没有所谓的不可描述的关系,然而在女票的不断逼问质疑和举证质疑之后,快疯了,跑到山上静静,机缘巧合看见一个前凸后翘的妹子,于是就发生了不可描述的事情。下山后,女票还给了他清白,知道是自己误会他了。而他决定把另一个真相告诉她。
《树林中的小屋》中是女强男弱的一对夫妇,女主是一个纽约的畅销书作家,男主是一个无人问津的作家。男主希望女主回归到生活,享受家庭生活的平静,不要总是出去社交。毁掉电话线,用桩子拦路,不让外界的人和消息打乱平静美好的生活,想尽办法不让太太知道自己已经获奖的消息。当然,女主最后还是知道了,并且离开了他。
《夜晚陌生人》讲的是在旅途上遇到的一个陌生人,陌生人口才很好,说了自己杀人还被人追杀甚至还有可能入狱的奇妙故事,叙事能力一流,把一个明明就是自己理亏的事情讲得让你对他产生同情心,借给他护照借给他钱,然后你看着他离去的飞机弧线一脸懵逼。
《最后的夏天》说的是一个得了癌症的老头,在一个愉快的暑假,表面上享受这三代同堂的天伦之乐,实际上暗自做着安乐死的计划,想在自己最幸福的那一刻离开人世。然而这一计划被他太太发现,并且告诉了所有家人。一家子人处理方式很奇怪,不是24小时监视老头子,不让他做出想不开的行为,而是一怒之下全部离开,不想跟一个即将抛弃一个 家庭的人生活。老头子一个人呆了一段时间,想通了,也不自杀了。
《吕根岛上的巴赫》,一个儿子想了解他父亲,于是开启了一段以尬聊为主的破冰之旅,还好有巴赫这个梗,不然他儿子根本不知道聊什么。父亲的教育非常冷酷,对他养的猫也是像灰尘一样扫下钢琴……儿子跟他隔阂(从生活到政治到信仰……似乎所有的亲子关系都是如此……)。儿子在旅途中向记者一样访问他爹,他爹要么说半句要么保持沉默,反正就是很心累。直到一场暴雨将他们滞留在车里,巴赫的音乐,让父亲的眼泪夺眶而出。儿子第一次感受到父亲的情感出口,算是一个很好的ending。这个很像朱自清父亲的背影,沉默不语的爱。
《南方之旅》,说的是一个生活在养老院里的女人突然不知道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了,然后去南方旅行,找到了她的初恋情人,当初以为自己是被抛弃的那个,见到前任后才意识到原来她才是抛弃他的那一个,她大半辈子都活在自己给自己的谎言里。
在关于背叛的那个故事里,女人在发现男人出轨的蛛丝马迹之后大爆发,“我不知道这次发生的事情我是不是能放得下。但是有一点我很清楚,如果你继续在我面前假装若无其事,假装什么都没发生,那我肯定是放不下的。……我已经受够了你的谎言,受够了,受够了!如果要我继续留在你的身边,那我一定要生活在真实中。”
直到女人知道自己的男朋友是清白的,于是两人的关系才缓和下来了。
到底真相是什么,只要一个人明确那就是他想要的真相就对了,即使真相背后另有一个你永远都不知道的谎言。你也觉得很自由。最可怕的就是有什么蛛丝马迹,可是你就是不知道这些线索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
求证的过程是最痛苦的,寻求真相的痛苦是求证带给你的,不是结果。像不像以前做数学题,翻到参考答案只有最后结果没有求证过程,你还是要自己亲力亲为感受一下痛苦,所以我讨厌数学!
作者说,
如果你遇到了真实,而且它让你感到心力交瘁,那么让你心力交瘁的并不是真实本身,而是真实得以成为真实的那个东西。真实永远能让你感到自由。
哈维尔的一个著名的文本《无权者的权力》中昭示了一个这样的意义:
在谎言中生活造成人类自我认同的深刻危机,这种危机转而制造了在谎言中生活的条件。在谎言中生活,意味着自我在存在的秩序中失去了根本,对任何人失去了责任感,他就变成了非道德的人。而生活在真实中意味着作为人类对强加的境遇的一种反抗,企图重新掌握自己的责任感。
后记:伯恩哈德·施林克是一个很冷静的书写者,《朗读者》是一本反思战争与大屠杀的主题小说,充满了理性思辨,但少了纯文学里的冲动。相比起来《夏日谎言》更文学,但读他的故事还是能很明显地感受到终点的预设,然后整个故事朝着这个预设走,而不是我们跟着故事走,少了那么一丢丢的天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