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是我关于普通话最真实的感受。
1
初中有一个男同学问过我一个问题:
为什么你平时说话好好的,到了课上?被老师抽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便语无伦次,说不好话呢!
我也很好奇,不明白为什么一到发言就开始大脑一片空白,完全不知所云。
那时候13岁,即便意识到这样的现实,也没有想要改变的心,可能是没有痛苦到极点,也可能是觉得普通话这件事没有那么重要。
2
高三的时候,因为要参加艺考,不得不去锻炼蹩脚的普通话。我的办法很简单——任何人跟我说,我都普通话回应。
然而我身边最好要的两个朋友对我说得话,让我想要改变的心瞬间跌落万丈深渊。
N在食堂,直言道:“不要说普通话好吗,好难听”
J说:“你和我在一起的时候,能不能不说普通话,突然听你说普通话,好别扭”
之后,我再也没有在N和J面前说过普通话。
3
大学的时候,我留在成都,N去了北方,J去了沿海城市。
不管是我,还是N、J,由于周围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在学校基本上都会说普通话。
有一次无意间提到普通话相关话题的时候,两人都跟我反应:在其他外省人眼里,我们四川人普通话说得不好,她们总是笑我们平翘舌不分。
那刻,我大脑只有一个意识:你们也知道自己普通话说得不好,为什么当年还嘲笑我?
4
有意思地是,即便过去多年,我们再相聚的时候,当我下意识地说出一句普通话。
N又说,“你知道吗?你说普通话特别地别扭。”
我保持沉默,没有说话。
就在同一天,我无意间听到她与别人用普通话的对话,我惊讶地发现她说普通话才是真的别扭,有很明显地大舌头的感觉。现在想来,应该是舌头卷过了。
5
即便有了大学四年全说普通话的时间和机会,但我深知自己说得依旧不好。为了有一个质的飞越,我开始了21天聚焦研究。最开始我找专业的人沟通,发现了自己在哪些拼音发音上存在漏洞,我甚至把字典照出来,企图一个字一个字纠正发音。
在这样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单独区分平翘舌或者前后鼻韵,我是没有问题的。那么连着说时,为什么就存在问题?
我很感激在那时候热播得电视剧《欢乐颂》,其中一段对话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安迪她不幽默,为了能够在关键时刻说出一句幽默效果的话,背下来整套蜡笔小新、加菲猫的话。
顿时我领悟到:自己想要在短时间发音要改变是比较困难的, 我为什么不能像安迪一样通过记忆背下来?现在还发音不正确的句子和词语,会随着长期的累积,越来越不容易说错。
正因为这样的醒悟,我的发音学习前半段变成了抱着字典一个词一个词整理。当然对象都是四川人普通话的“共性”。然而我万万没想到,在翻看自己的过程中,我不仅验证了烤鸭包跟我提到得,现实生活中zhi chi shi比zi ci si的字多,还意外发现导致四川人平翘舌不分的原因可能是——不是不会区分平翘舌,而是方言里面经常把翘舌当平舌。恰恰我们生活中翘舌词语运用多于平舌,于是让外省误认为四川人平翘舌不分。
接下来,对F与H的研究更是让我找出问题所在。我发现有些地方因为方言出错,一般都集中在某几个音上面。换句话,想要发音正确,只要多注意自己容易混淆错误的拼音,就好。
十天过去了,我的整理基本结束,到了一定要张口的环节。我又因为社群去学习了殷亚敏视频,在如何练习发音上有了深入的学习,让我对演讲有了更多自信。
到此,普通话研究依旧停留在理论层面,直到分答的体验。
为了在60秒尽可能多、尽可能详细地表达出来,第一个分答问题,我说了整整六个小时。从最开始的写出稿子到后面逐步列大纲、写关键词,脱稿自由发挥,这样高强度的语音练习,才真正让我的普通话大大提高。
几个月前语音过的网友,再次跟我语音说话时,表扬我的进步,说我的普通话没有了川味。
就在最近,以前一起备考英语的东北小伙伴,竟然说我普通话好好听,很温暖,他喜欢这样的声音,喜欢听我说话。在与他的交流中,我发现自己在读课文上面还差得老远,因为他一口标准地读书声瞬间秒杀了我。
那一刻,我猛然意识到我通过努力,变成了自己一直想要的样子。我已经不会像当年那样,因为朋友的一句话而失去信心。我开始拥有质疑和批判精神,我开始反问自己,别人说得是不是真的?
经过对很多事情的思考,我发现有些人一直活在自我、活在过去的世界,从来不愿意对别人的一点点进步与改变,给予赞美与鼓励。而有些人无意间地一句话鼓励的话,可以让我开心好久。
上个月,有人问我,怎么发现自己的优势?
我被难住了,于是问了王立登,他有个回答,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他说,有时候不一定非要发现优势。可能这件事自己做得并不好,但别人一句鼓励的话,可能会让我去想是不是还可以,也没有太糟糕,那我能不能再努力努力,做得更好?于是劣势变成了优势。
后记
大学宿舍里,普通话最烂的那个姑娘,前一段时间通过了教师资格证的考核。我不知道她现在普通话怎么样了,但看到她为了面试讲课做出了很多努力的层面上,我觉得她一定进步很多很多。我为她感到高兴,也更加坚定,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