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这两天关于教育部一份“关于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闹得沸沸扬扬
我们的教育从小就要求男孩子必须阳刚,勇敢,独当一面,否则就是“娘炮”
女孩子就该温柔,贤惠,依附家庭,否则就是“男人婆”
但阳刚之气从来也不应该成为男人的专属,就像温柔和贤惠的词语也从来不只属于女性一样
狭隘的词语修饰只会让男女限定在自己性别的固定认知中,而无法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完整的人
教育部这份提案的本质,跟性别无关,本质就是想让青少年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魄
但这里面还是充满着深深地刻板偏见,为什么要防止“女性化”?好像一些女性特质比如温柔、敏感、冲动是不好的缺点,必须要被改掉一样
但凭什么男人就不能娘,女人就不能汉子,谁规定所有的人都必须是一种模子刻出来的?
02
经常看到这样的新闻,有的男孩从小就表现出跟其他人不一样的特质,比如喜欢玩洋娃娃,更加内向和安静
这样的孩子就被家长视为“不正常”,于是送到一些训练营进行训练,想让孩子变成所谓的“男子汉”
围绕操场跑三圈,再哭加五圈,青蛙跳、鸭子步、通宵站岗......想让他们记住“哭泣”的危害性
顺从就能放松,反抗就要受罚,留给他们的唯一出路,是像一颗盆栽那样,被剪掉自己的根脉和枝叶,然后安放在狭小的、统一的、父母喜爱的观景花盆里。
儿子特别恨妈妈,可是妈妈却对儿子“不敢哭”这一现象,特别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