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后,几年都不曾读过一本书,直到去年才开始恢复了阅读的习惯。
我爱看小说。从重拾阅读那时起,一本又一本的书,《老人与海》《假面山庄》《那不勒斯四部曲》......在我心里不断激起层层涟漪,让我想要把我读过的书,分享出来。
那时正好注册了今日头条号,正在思考自己的定位,我打算把自己的头条号定位为书评和影评方向。可我没有这方面的写作经验,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这个想法也就不了了之了。
直到去年末,我偶然了解到弘丹老师的听书稿写作训练营,心想:“也许我可以从这里启航。”接着便报了名。
001 精挑细选,形成导图
以前虽然听过不少书,但对于听书稿的写作,我依然是个小白。而加入弘丹老师的听书稿写作训练营后,我对听书稿的写作有了全新的认识。
开营后,老师便发给我们一份书单,让我们每个人从里面选取一本想写的书。那是听书稿平台提供的书单,如果过稿了,还有机会和平台签约。
我平时爱看小说,但书单里工具书偏多,所以我就选取了一本人物传记:《成为我自己:欧文·亚隆回忆录》。
弘丹老师的课程,从怎样选书、读书,讲到怎样提取书中要点、提炼精华形成思维导图。而思维导图确定后,整篇听书稿的大体方向就基本没问题了。
为了尽快确定思维导图,我加快了阅读进度,平时一周读完的书,只用了三天就读完了。因为传记的时序性质,我没有跳读,而是通读全书,每读完一章就做几句简短的笔记总结章节大意。等我读完全书后,我对整本书的脉络已有了大致了解。再根据笔记内容,把相关的章节合并在一起。
即便如此,我对如何形成思维导图依然不确定。正好当时老师给我们提供了几篇思维导图的样稿,其中一篇便是关于人物传记的。我受到启发,把人物成长的不同阶段作为几个核心,提炼出了思维导图,点评老师说我提炼得很不错。
002 注入灵魂,形成样稿
大框架有了,接下来就是写听书稿样稿了。
按平台要求,听书稿抄写原书的内容不能超过10%。不过我觉得这挺容易,因为稍微改变一下遣词用句就能做到。然后,再按照老师教的写作模板,将内容一点点填进去,渐渐发现一切都没有之前想象得那么困难。
样稿交上去一周后,我收到了点评老师的回复,其中有一点是:要有知识增量,可以挑一两个点重点描述,不然就成了平淡的经历叙述了。
于是,我根据思维导图的三级知识点,从中挑选了两个,加入一些细节进行描述,使得文稿能更好地体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成长过程。
如果说思维导图是一副骨架,那么写听书稿的过程就是给这副骨架注入灵魂和生命,使其活生生地展现在听者和读者面前的过程。因此,听书稿的内容不能空泛,必须言之有物,让受众有获得感。
003 举一反三,形成书评
除了教授听书稿的写作,弘丹老师还教给了我们书评的写作方法。
如果说一篇听书稿的字数是6500-8000,那么一篇书评的字数就是2500左右,所以书评可以说是听书稿的缩减版。但两者也是有区别的。
书评是为了给读者选择图书提供参考而写,偏重中介和导读作用,既为读者对所读图书进行价值判断提供参考,也向读者推荐优秀的图书。
听书稿则主要为没时间读书的人群而写,方便他们利用碎片时间听书,从中获得知识增量,甚至替代阅读原书。
虽然创作目的不尽相同,但我依然根据之前做出的思维导图写出了书评。
大框架依然和听书稿写作时一样,只是书评写作过程中,可以不像听书稿那样加入过多的细节描写,而是采用更为精简的方式。另外,小的点上可以选取一些不同的地方,进行重点叙述。
就这样,书评也就写成了。
004 持续输入,学无止境
听书稿写作训练营已接近尾声,而由于对弘丹老师课程的认可,我加入了2020年年度会员。未来的一年里,我想写更多的听书稿和书评,影响更多的人。
而如果想要持续输出,输入也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所有人来说,读书可以拓宽视野,能够荡涤浮躁的尘埃污秽,过滤出一股沁人心脾的灵新之气。
而对于写作的我们来说,多读书还可以使我们获取很多一手的素材,这是在写作中很珍贵的,也能给写作带来很多的帮助。
正所谓“见多识广”,读书是一个系统地长见识的过程,这对于写作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滋养。
我想,阅读和写作会在我接下来的人生中占据很大的一部分。一方面,它们增长了我的知识,丰富了我的思想,充实了我的生命;另一方面,写作也许还能给我带来变现的机会,对于我来说也是一份激励,何乐而不为呢?
2020年,期待自己能前进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