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二十日,今日是个阳光明媚的忙碌的日子,一个早上心还都未曾清静下来,噫,日日如此而已!
今日且来谈谈关于“干谒诗”。很久很久以前曾经见到过这个名词,可是当时只是带着一种疑问,任凭其悄悄溜走,并未曾深究,然则到了今日再次这个词语横在眼前的时候,我依然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只是悔自己没有探究的精神,只是悔自己没有不懂的时候及时弄明白,悔归悔吧,这一切还得认真的从头开始,那就从现在开始把它弄清楚吧!
查阅一番,仔细研读,方才弄明白,现在和大家分享学习一下。
“干谒诗”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现代的自荐信。一些文人为了求得进身的机会,往往十分含蓄地写一些干谒诗,向达官贵人呈献诗文,展示自己的才华与抱负,以求引荐。
经过研读,明白了干谒诗雷同于我们今天的自荐信,只是现在的自荐信要远远的直白于干谒诗。干谒诗的内容表达以及表达方式都是十分的含蓄,这也是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这也是区别于西方国家文化的一个关键点,上下五千年的悠悠历史,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是一个不喜张扬、崇尚含蓄的国度。而新生的西方文明的时间远远的少于中国,故而西方的张扬和东方的含蓄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点在我们平时的文学阅读中,影视观赏中便可以看出。中国人向来都很看重面子,自己有才能,但不能显露,得"藏在深山待人识",得"千呼万唤始出来"。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也深深的理解了为什么古代的那么多的迁客骚人,在其诗词曲赋中的情感表达里会有那么多的怀才不遇的境况了,因为含蓄,故而内敛;因为内敛,故而保守;因为保守,故而顾及颜面;因为顾及颜面,故而只有内荏……
当我一句句的理解了干谒诗,一句句的理解了古代文人墨客的怀才不遇时,我的内心是不平静的。我联想到了今天我们的现实生活,很多的场合下,我们因为好面子,因为含蓄,很多的时候我觉得是一种胆小怯懦,正是因为这样一种境况,所以很多的现实机会与机遇便与我们擦肩而过了;但是,如果是相反的情况,我们大胆的,张扬的表现自己,很多时候便会被周遭的人认为是好表现,逞能等等,所以如何把握这个度,便成了令人难以取舍的问题的关键。
呜呼!这世界,难啊!故而想到了中国的中庸之道,阴阳调和的问题,昨个下午还有同事提及这一话题,说道这世界万物都会是相生相克的,一部分是寒,那么必有另一部分是热的,还生动的列举了“桔子”的实例,说桔子瓤是令人上火的,但是橘子皮便是可以泻火的,还真别说,这个实力还真有一定的科学根据呢!只是,万物都是这样吗?这是一个真命题呢?还是一个假命题呢?
一个干谒诗让我不由的想到了如此之多,看来知识真的很多的时候是相互融会贯通的啊!
从一个干谒诗,我也更加的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广阔无边,宛如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洞庭湖,我只是一叶扁舟,要学习掌握的依旧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