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明白
不得不说,王夫之这首词的流传度不广。为什么会这样呢?毕竟宋元明清词家作者高手频出,作品也异彩纷呈。这首《清平乐·咏雨》虽然文辞、内容兼备,但是相对于那些或高深、或浅白、或家国、或艳情的作品来说,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个人表达。这和时代动荡与个人经历有关,对王夫之来说,他的满腔志气,只能隐藏在笔墨之间。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读不明白的原因。
就像李商隐的诗,为什么我们容易理解错误?因为他并不真正想把自己的感情生活剖析给天下人看,他只是情到深处,叹个气,写首诗记录下来,给未来的自己回味。也就是说,像他们这类作品,创作的初衷就没有打算让读者读懂。或者说,读者的感受与他没有关系。
王夫之的情形与李商隐有些不同——他是反清的顽固派,在时代倾轧之下有很多东西不能明言。生于明末的王夫之经历了科举闻达、张献忠兵乱、崇祯皇帝自杀、李自成称帝、清兵入关、南明政权建立、农民军反攻、永历政权内斗、朱由榔被吴三桂绞杀、三藩之乱、吴三桂自立一系列的家国之乱。作为一个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读书人,王夫之由于频繁参加抗清活动而被清廷通缉,不得不改名换姓、四处流离,直到晚年才著书立说、林下终老。但是也终身没有剃头易发,保存了汉人学者的最后一点尊严。
逐句赏析理解
了解清楚背景和人物,再来看他这首词,我们的领悟就会要深刻一些。也许是时代相对唐宋离今天要近一些的缘故,这首词在语言上相对并不难懂:
《清平乐·咏雨》
归禽响暝,隔断南枝径。不管垂杨珠泪进,滴碎荷声千顷。
随波赚杀鱼儿,浮萍乍满清池。谁信碧云深处,夕阳仍在天涯?
“清平乐”是词牌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此调正体双调八句四十六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词牌格式都是固定的,我们这里就不去仔细分析了。我们只需要知道下片的“儿”、“池”、“涯”在《词林正韵》中同属于第三部,也就是说当时这几个字的发音是接近的,并不是不押韵就行了。
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没有记载,网上也没有相关资料,所以词的内容以个人理解为主,有不同意见欢迎留言讨论。
“归禽响暝,隔断南枝径。”“暝”,指暗灰色的天空,这一句从黄昏天边归鸟的声响写起,但是并非纯粹的写景和情境渲染,第二句就有所指了。“隔断南枝径”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昏暗天色中归鸟的鸣叫会隔断“南枝径”?“南枝”原指南方的树枝,后来指代南方温暖的地方,在古诗十九首中有“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之句,直接用来指代故土、故国。这么来理解的话,这第一句就有了些别的意味了。
夜色中的归鸟声声呼唤故土,却重重阻隔,无法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