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天气很好,从餐厅的落地玻璃窗望出去,不远处是熙熙攘攘的人头攒动,拨弄着面前的冷饮,我很有耐心的观察刨冰上樱桃的红色一点一点融进冰里,渗下去 ,淡得模糊的红色深入肌理,安茜的电话就是这个时候打过来的。
安茜是个慢热的人,跟她聊天需要巨大的耐心,当我的冷饮基本上已经化成一滩黏稠的冰糊糊时,我终于了解到了她近期感情生活上的困惑。
我放下手机,看着外面的人群中,有许多情侣,有些甚至穿着校服,走过人多的天桥时,许多男生都会下意识将身边的女孩子护在怀里。我揉了揉额头,对于安慰安茜这件事,实在是让我有些头疼。
安茜现在是一所高校的研究生,每天对着化学试剂观察记录,对于即将反应的试管,她的态度像是面对活祖宗——毕竟,这关系到她能不能顺利毕业。
而就在因为处于食堂宿舍实验室三点一线的生活范围和教授室友理工宅的朋友圈而被我们断言注定靠相亲结婚对于感情如同老虎对待秋天的枯草一样毫无兴趣的安茜,在三个月以前遇到了自己的理想型。
理想型是安茜在一次合作项目中认识的,他比安茜高一级,单身,虽然是理工科男孩子,但是却并不无聊,他能够在繁重的研究中随时随地的发现不一样的乐趣,这让安茜觉得很新奇。
“今年除了顺利毕业以外,如果还有什么别的愿望的话,那大概就是跟安茜交往吧。”
理想型在与安茜的同学聊天时,毫不避讳地说出了这样的话。
而当天安茜就收到了这句话原原本本的转述,毕竟在生活枯燥的实验室,桃色绯闻这种东西最容易像病毒一样传播。
但是,对于安茜来说,理想型对她的表现并没有表现得有任何异常,除了课题上的接触,连私信也没有。唯一的特别只是有一天他们因为课题的缘故,一起在实验室呆到了凌晨一点,理想型出于礼貌送安茜回宿舍,但是他除了绅士的微笑,并没有其他的表达。
安茜心想:大概他会在明天有所表示吧。
安茜的“明天”大概过了两个月。这期间理想型对安茜也不算完全冷淡,也常常会开一些玩笑,只是并没有实际行动上的主动,甚至在其他女生对他表示好感时,他也并不拒绝。而对于这种不痛不痒的“撩”,安茜报以谨慎的态度,原因无非是希望他能够慎重的表达,正式地向她表明态度。安茜以为,这种考验是交往以前必不可少的步骤。
但是直到课题结束,合作关系解除,理想型和安茜仍旧单身,之前看好他们的同学也都不再开他们的玩笑。
对于旁人来说,可能只是一个玩笑,但是对于安茜而言,她是切切实实在两个月的时间都在想象着理想型是否次日便会向她表露心迹,而对于接近理想型的女生,她也只能默默不开心——毕竟,连吃醋的资格都没有。
事情到了这一步,安茜觉得自己必须采取行动了,她决定主动进攻,想着理想型曾说过想要跟自己交往的话,“女追男隔层纱”,应当也不是什么难事。但是当安茜决定与同学商量怎么实施作战计划的时候,却收到了这样的建议:“他应当只是喜欢了你一段时间吧,我们看着没有什么动静,应该是已经不喜欢了。他最近在打听法学院一位女生的消息,扬言要与她交往。安茜,你不要白费力气了。”
安茜一脸懵逼,随即觉得很委屈:自己明明都已经喜欢上他了啊?这算什么?
安茜在电话那头发出微弱的叹息:“阿烬,你说,我为什么想着要考验他呢?现在大家都很忙,我怎么还能期盼着有人会向以前一样小心翼翼的追求呢?或许我的谨慎,对他来说已经是拒绝了吧。如果他撩我的时候我顺势答应,是不是现在就会不一样?”
我一时无言以对。
我发现,以前我总觉得“撩”是一种对待感情轻浮的态度,而现在,我身边大多数人对于感情,都不再使用“追求”,而是采取“撩”。
比如最近我的好友阿扇突然恋爱了,对于他突然找到女朋友这件事表示我们表示疑惑不解——就在上周分享动态时,他还表示连目标都没有。
对于我们的疑惑不解,阿扇给出了坦诚的回答:“我是没有目标啊,既然没有目标,我就把认识的女生都撩一遍,只有她搭理我,于是我们就在一起了啊。”
虽然确定关系的过程在我们看来有些草率而不负责,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在阿扇有了女友以后,他确实对女友十分疼爱,所作所为也确实是十足的好男人。
对于阿扇来说,他需要一个人来爱,身边的人都差不多,所以选择可以花费时间成本最少的那个来爱,是提高彼此幸福感的捷径。
以前,在我的认知里,确定伴侣是一件慎重的事情,即便是短时间的陪伴,也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了解和磨合,如果时间较长,那么一定要确认灵魂的契合度。我一直信奉好看的外表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然而,在大数据的时代,人们接收的信息是共同被浏览器推荐的,人们收到的观点是被公众号洗脑的,而同一个圈子的人,接触类似的事物,虽说会有个性化的小部分差异,但是所谓特别的有趣和无趣也并没有那么明显的界限。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颜值还算看得过去,许多人选择伴侣就只需要“撩“就可以了。
对于历经重重考验而获取芳心,越来越多男人表示,与其这样耗费精力,倒不如选择一个容易available的伴侣而将这种试探、考验、追求的精力用于打游戏和看球赛。
如今,判断真爱的标准,似乎不再是接受重重考验,而变成了接不接受“撩”。
我有另一个好友叫阿猫,是一个情场老手,但是最近的她,一直处于单身状态而与许多男人处于暧昧状态。据她说,她十分享受这种“撩”的状态,而厌恶别人对她认真的追求。
阿猫说,追求得来的爱情往往太过沉重,追求者为获取感情而小心翼翼,被追求者因为害怕亏欠和愧疚压抑自我,这种不平等的关系,带来的往往是对感情的疲惫。
而撩,则是出于松弛的男女关系,而在这样随意甚至有些暧昧的相处模式下,反而会令人更加舒服。
阿猫说,她对于爱情的麻木,在“撩”不同的人而带来的新鲜感中得到了平衡。
“可是只撩而不追求的人,是不是更加轻浮而不可信赖呢?”我还是忍不住发出了我的疑问。
“别傻了,现在哪还有人有时间去追求啊,大家都忙得很,有时间撩你就不错了。如果一天到晚把追求看得比工作还重,只怕这种没有事业心的小男人你也看不上吧。撩,是一种技巧,一种手段,一种善于试探的情商,对于撩不到的人果断放弃而不是死缠烂打,你不觉得这是一种基于尊重的好修养吗?”阿猫摇晃着红酒杯一字一句的教育我。
夜色如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