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和光同尘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道虽然是虚无的,但怎么用也用不完,深远的像万物本源。道将自己的锋芒消磨,将自己的繁杂消解,调和自己于光芒之中,混同自己于尘土之中,他深远的好像存在又好像不存在。我不知道它是如何产生的,好像在天帝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这章是用比喻的方法对道进行进一步的描述。总结起来,道是一种无所不在却有看不到摸不着无比深远的东西。这看起来是在说道的特性,但仔细品味会发现说的是我们对道基本一无所知。它无所不在,所以我们不清楚它在哪里。它总也用不完,所以我们不知道它一共有多少。它不锋芒也不繁杂,我们不知道它有什么具体的特性。我们不知道它是怎么产生的。它很深远,所以我们没办法触及到它。
《道德经》里的道到底是什么?我一直认为这个问题是没办法用文字回答的。因为一旦开始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引入其他概念,于是掉入概念陷阱,我来演示一下。
如果我说这个世界最初只有道,然后道慢慢分化发展成这世间万物,这里就明显产生矛盾了。“世界”这个概念怎么定义?它在道之前就存在了吗?它和道共存吗?如果道都解释不清,那“世界”这个概念怎么解释?这里还没有涉及到麻烦的时间问题。
这里我们再仔细探讨下给东西命名的问题。比如三个孩子,第一个见过苹果的画,知道它叫苹果;第二个见过苹果,但不知道它叫什么;第三个没见过苹果的外形,也不知道它叫什么,但吃过被切成块的苹果。那这三个孩子谁对苹果了解更多一些?如果老师拿来一个苹果给三个孩子看,只有第一个孩子能叫出它的名字,但它既没有看过苹果实物,又没吃过,仅仅因为他知道苹果这个名字就对苹果了解更多吗?而苹果这个名字在不同语言里也是不同的。
我看到了苹果,如果有人告诉我这是苹果,那么我会更了解它的信息吗?苹果这个名字不是苹果自身的属性,不包含任何苹果的信息,仅仅知道它的名字,我对它的了解并没有变多。如果有人告诉我苹果比较甜,但假如我从来没吃过甜的东西,不知道甜是什么味道,那还是不知道就苹果有关的更多信息。如果我想更了解苹果,只有两种办法,一种是直接接触苹果,比如触摸、品尝;另一种是直接接触过与苹果在某个方面(比如味道)相似的东西,然后得知苹果在那个方面和它类似。
同样地,道这个字就和苹果一样,名字是不包含信息的,它写成道或者任何其他字都是没有什么区别的。那我们怎么能获得和道有关的更多信息呢?一种是直接接触道,但看起来我们的感官是没办法感受道的;另一种是和我们已经知道的东西类比,但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