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随笔】
来到珠三角已经有十年了,最早原来在深圳待过,但对土生土长的南方人,并没有太多的接触。
但是通过这几年开厂的经历,倒真是对南方人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迥异于原来通过港片得来的对南方人的印象。
虽然不一定太贴切,甚或南方人看过后都不一定会认可,但我倒是觉得我是用我所见写出的比较中肯的看法,起码是北方人眼里的南方人印象。
原来一直以为广东人经济发达、见多识广,但真正在珠三角呆的时间长了,反而会得出相反的意见。
对本地人来说,更多的可能是因为地缘因素。比方说,离北京这个政治中心太远,本地人对北方的淡漠,真的是令人想不到。在我的厂里有几个本地工人,竟然问我去北京要不要护照?即便对于广州,许多本地的孩子都没有去过。
我想是因为原先广东只有广州几个城市有火车,其他城市都只有汽车通行,毕竟算交通不方便。
另外,语系上也不相通,有的孩子虽说是在推广普通话的学校上过多年的学,但还是有很多连普通话都说不了。
他们对外面世界的认识多来自于打工的经历,但他们打工又一般局限在珠三角地区,所以他们对中国地理人文的了解和北方的孩子比起来就相当的有限了。
对中国的厉史,因为早早就踏入社会的孩子本不热衷于学习,有些竞然连我们北方口口相传的民族英雄岳飞、大汉奸秦桧都一无所知。
我这里要说的是一般的本地人,没有离开过乡土,所以他们可能更原汁原味一点。
当然本地人出去上大学或者在政府做事,肯定不会是这种水平。
他们虽可以说是农民,但却没有土地,都在从事工业;要说是工人吧,就也还不对,因为他们对盖房和传宗接代的热情要远甚于北方。
他们对神鬼的敬畏,在我看来也是北方农村都远不及的。买辆车,都要围着车摆满蜡烛纸奠,请来道士身披道袍做法事消灾;盖栋房子,也要请黄袍道人摇着桃木剑呼喝一番;过年过节,观音庙里比肩接踵的除了在北方常见的老阿婆之类虔诚信徒,更夹杂在里面大把的年轻人,甚或还有被老阿婆牵着的儿童,随着老人一句一顿的念叨着祷告的喃语。
说到这里可能更多的广东人会认为我在抹黑他们,其实不是,我对广东本地人的好感是多过对北方人的评价的。
广东人淡定,看过很多的北方人,很多都会为了面子、顾忌而言不由衷,更有甚者,为了面子,一两句口角就大打出手。但广东人就淡定的多,街头巷尾很少见有人动粗的。
常见有些广东的老板在车间内着工装一样的做着普工的工作,不象北方的老板,大多呼卢喝雉,少有如此平易近人的。
吃饭请客,广东人都是想喝酒就喝酒,不想喝酒也是鲜有人劝的,很少有那种为了多喝一杯少喝一杯争得脸红脖子粗的。
做老板的也多是言语轻轻,很少有北方老板那种方圆二三十米,必闻如雷杀气的。
曾亲见过一个广东朋友,被老板恶言相向,但依旧面不改色,轻声辨解。当时就想,自已在处理问题时能有这种淡定的心态就行了。
广东人人情归人情,财物尊卑划分清楚。常见的北方人做生意,常常是大哥是老板,那亲兄弟都会以老板自居。
但在南方,常见的是,要么是大哥是老板,兄弟该干什么干什么,互不依靠。要么是同在一个企业,依旧会老板长老板短,不会以兄长兄短来论,至少是当着客户的面。
这一点刚来时一直以广东人人情淡泊,但现在却不这么看了。曾问过一个大老板的兄弟,为什么不向他哥哥讨一点活计来做,他当时就说,兄弟归兄弟,但生意还是要靠自已。
当时心下以为他们兄弟之间心存芥蒂,便也没再多问。等到一次过节聚会,看到他们兄弟之间的拳拳之义,并没有想象中的交恶,相反,倒是小弟给大哥提了不少他公司存在的问题,大哥都马上虚心的去电话求证,并一再对小弟相谢。
通过这次让我看到广东人的自信,他们可能更早的经厉了商品大潮,所以对财产虽然分得清,但绝没有把人情与地位划等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