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快结束了,又来到一年一度的复盘总结时
这一年又学习了很多东西,但又感觉没什么,东西多是因为技术的更迭实在是快。常常会想,为什么前端会有这么多东西呢,但是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只是前端东西多吗,后端呢,其他行业呢?其实都很复杂,整个人类社会都是复杂的,而且是螺旋式地由简单不断变得复杂。
对于做技术的,可能是你掌握的技能越来越多,对于其他行业可能是掌握的话术、套路、方案越来越多。但其实,由简单变得复杂是必然的,是趋势所在,即使你不想变得复杂,大环境也会推着你向前走。此时会显得化繁为简,回归简单是多么难得。
工作如此,你能够掌握更多的技能是由时间决定的,而能否拥有化繁为简的能力才是你的智慧所在。做人也如此,人的一生基本都是一个从简单变复杂,再从复杂回归简单的一个过程。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论语》
所谓大道至简,你能否从一个点出发,引申类比出其他所有你想要掌握的知识。
霍金一生都在研究能否通过一个公式来描述全宇宙的规律,它叫做万物理论。最后他把目标锁定在【时间】这个点上。能否找到解释宇宙所有规律的钥匙,人类可能还需要很久很久的探索。
如果不能,你看到的则是迎面而来越来越多的东西。但如果你能,你会看到世界是静止的,历史上从没有新鲜事物产生。但是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有多少呢?很少。做到的一些人被称为圣人。我们作为平凡的普通人,可能究其一生都在探索如何成为那样的人,其实我们都做不到。
我们能做到在某一个领域有一定的成就积累就已经会被认为是成功者了,这就是大众的宽恕。
本以为这篇总结会是对自己技术上的进步做一个复盘,但不知怎么的就上升为行而上的人生思考。
回归技术本身,从事开发两年多,感受颇多,也感觉到自己的进步。
我觉得作为一个技术人员,首先要学习的不是什么什么技术栈,而是认识自己。因为技术栈是死的,它就在那,虽然一直在变化,但它也是可观察、可追溯、有来源的变化。但人不同,你可能这五年还是一个技术员,但五年后你变成了另一种角色,另一种职业,比如你可能去开饭馆、做青旅老板、做自由摄影师等等。人的行为是很难预测的,因为受 思想
+ 情感
二者的驱使。
认识自己首先要了解自己的以下几个方面:
- 自己之前学过什么
- 擅长什么
- 对什么感兴趣并能一段时间内保持激情
- 以后要做什么、为什么
试着回答这几个问题,是不是感觉比回答面试官问你的面试题要难。
因为面试题答不上来,你回来之后可以通过网上搜索就可以拿到答案,但这些问题的答案呢,你可能要安静地思考,和自己长期的对话才能得出,而且即使你这一刻把这些答案写下来了,你再过一段时间,可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因为人的想法是会变的。
但那些技术难题的答案呢,显然一个答案是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固定的,即使会出现更好的方案,也是基于之前已有的方案而演进出的更优解决方案。
那么我来回答自己所提出的这几个问题
首先,我之前学过什么?
我是一个理科生,所以肯定是学过数理化的,但是学的一般,或者说考试能力一般。但是我对学过的东西都乐于用在生活中的理解,比如学过生物,我会思考人的胖瘦是因为摄入食物,经过食物不同组成成分分解成热量和脂肪,如果消耗低于摄入,就会囤积脂肪,从而变胖;学过化学,我知道做鱼要加醋和酒,是因为醋的成分是酸,酒的成分是醇,二者混合会生成的脂类会有香味,等等类似这种例子。我觉得学习科学的目的是帮助人类认识这个世界的,前人通过实验总结出一些规律留给后人,是为了后人不再花很多的时间去研究为什么会是这样。所以如果你不是想去发现更多的自然规律,你大可不必去重头了解一遍之前的人是怎么一步一步得出现在这些结论的过程,而是直接用前人得出的结论就足以很好地和这个世界打交道了。
当然,那些的确想在人类历史上做出自己贡献的人,我不讨论。因为我不是那其中一员,我没有资格评头论足。
然后我大学学的是软件工程,计算机体系的一个分支,由软件
和工程
组成,软件主要学习软件是怎样构成的,通过使用编程语言按照人类的书写习惯编写程序交给操作系统,通过编译器解析成计算机所能执行的指令,最终转化为电路接通与断开的组合来控制电子元件所组成的设备去按照预期工作,这个设备叫电脑。工程就是生产这个软件的过程管理,使其能够高效、成体系地服务于人,比如我可以用一套模式把任何人类需求做成一个软件放在电脑上来服务于人。
其中包括以下这些环节:
- 需求整理:把想让计算机做的事情整理成人能看懂的文字或图,可以用于一个软件从没有到诞生的指导和参考
- 环境部署:操作系统、网络架设、代码运行环境
- 程序编写:不同编程语言的使用和组合,按照既定逻辑把需求转化为计算机程序
- 软件测试:也就是流水线工作中的质检环节,所以现在的测试工程师都叫 QA(Quality Assurance,质量保证)
- 运营售卖:这是软件成为如今商业社会一份子的重要环节,也是商业变现策略的运作环节
- 程序维护:程序和人一样,不可能从始至终健康,有个小病小灾的不能否定软件本身原有的价值,而应该遇到问题处理问题,保持它能一直很好的为人类服务。
最后就是能把上述所有环节整理成一个体系,也就是软件解决方案。这样,程序才不会只是跑在命令行输出 Hello World! 的小打小闹,被当作玩具。
软件是能改变世界的,不然怎么会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的核心成员。同样这样一个东西,有人只能看到它就是程序员写出来跑在电脑上的程序,而有的人就能看到它无限的价值和可能。
视角决定视野
第二个问题,我擅长什么?
我擅长整理和总结,从小我就能发现自己对于家里的杂物我会把它们分门别类的整理,虽然有时结果还是很乱,但我会不断地研究怎么样能让东西很好的在我的控制之下,也就是我想找什么应该从哪里找,被大人动了东西我能不能察觉到。
至于总结,是我长大后才发展出的属性,我擅长通过较长一段时间的观察和积累,思考周围人事物的变化,并总结其中的规律。
比如2019年,我观察了公司的人是怎么获得晋升的,晋升了的人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他们做了哪些事,评委视角是怎么考量晋升者的,他们期望我们是怎样的,或者他们认为我们怎么样就会认为我们具备晋升的资格。于是在2019年结束前,我获得了自己工作以来的第一次晋升。
第三个问题,我对什么感兴趣?
我喜欢和事物打交道,所以我选择了走开发这条职业路线。
但这也因为成长过程的原因,我曾经是一个不擅长处理人之间关系的人,而且我所成长的环境,是一个人情世故很落后的地方。
对于我看到的那些阿谀奉承、灯红酒绿、推杯换盏,我觉得不适应,也有些拒绝参与其中,所以我选择了进入相对简单的技术群体。
但是时过境迁,我发现还是逃不过那些繁文缛节,这些东西可以理解为人们所说的游戏规则,也可以理解为任何事物都具有其一定的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孟子》
所以这可能也是一种成长吧,就是心态上的转变,从以自己的角度看待外部世界,到去适应这个世界,迎合所处的环境,接受“没有绝对的公平”这样的观点。
这也正常,这不是妥协,从而沦为一条咸鱼,而是正确的和这个世界相处的方式。
那些拒绝和大家一样的人,最终都没了,比如尼采。
最后一问,我以后要做什么,为什么。
这个其实我还没想好,有人说做长期的计划是不切实际的,也有人说没有长远的计划会迷失,对于这两种观点我还在摇摆。
而且对于工作尚短的我,的确很难在这个节点说自己以后一定会做什么,做到什么,那很不负责任,也会限制我本可以有的其他可能。
所以我目前只会定期思考复盘前面走过的路,来给自己后面的前进打气,增加笃定和从容,减少怀疑和困惑。
没有工作总结,因为目前工作是在为别人做事,收获自己的成长。
没有技术总结,因为还只是个工作不满三年的新手,网上那么多人已经总结过了,看看别人写的就很好。
此文仅是一篇关于个人思想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