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在朋友圈,有位朋友发这么句话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咋听来颇有番道理。两孩童争食,那可不就是谁哭的凶,父母便更为贴心照料嘛。反倒乖巧懂事,懂得忍耐的那个却遭了冷落!
等到再长大些,入了学,进了社会,皆是如此。懂的哭的,总能够适时的倾诉委屈,以博得人们很多同情和关注……
这时候,就出现一个问题。
在世俗的理解中,原本哭的人是弱势群体,这种行为虽谈不上低贱,但也绝不值得大力歌颂。而忍耐这种品质,往往意味着埋头苦干的老黄牛精神,这是世俗一直提倡的。
按这句的意思,比起哭的灵巧,如今缄默反倒成了愚蠢的象征。整个社会似乎更为鼓励那些以弱示人的群体……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要论到哭,我个人其实也没这天赋。这种技能的缺失,从童年时期便得以显现……
小时候,在学校受了欺负,回家我从不吱声。别的同学在玩变形金刚,四驱车,溜溜球时,我也甚少张口向父母索要。
等到工作了,有时干的活儿多了点,有时干点活儿累了点。我顶多也就私下发发牢骚,甚少去向领导抱怨,吐苦水……
这种隐忍的性格,直至今日也未改变。或许是受童年经历的影响,也或许是我这人本身就拧巴。用我们陕西话,叫难日。
因此,当听到这句话时,我也不免兴出些许感叹。仿佛有人终于替我说出来了自己从来不敢说的话,倾诉着我的委屈,顿觉酣畅淋漓……
会哭的孩子都有奶吃,我这种乖孩子却不招人待见。究竟为什么?喂奶的人太傻?会哭的孩子太精通世事?
我不禁思考起来……
可等我琢磨懂这句话,却生出一身冷汗来。
咱们不妨再重复一遍这句话。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反推过来,说的不就是,不会哭的孩子就没有奶吃。我们再反推一下,我没有奶吃,是因为我不会哭……
生活中所有的挫折和不顺,仿佛在这句话中都找到了解答。
父母喜欢哥哥,不喜欢我。因为哥哥会哭,而我不会。
领导照顾王某,却忽略我。因为王某会搬弄是非,而我不会。
同事的销售比我高。因为她搔首弄姿,而我不会。
生活中的loser,将别人成功的原因解释为会哭,而自己是因为不会哭才失败的。哭不光彩,不哭却是坚毅的象征。于是便能一下子爬上道德高峰。你说什么,他混的比我好?那是因为他比我不要脸呗。
这确实是个好办法。
当习惯于用这种思维解释生活的不公和自己的窘迫处境时。你再也不用对自己的失败深感愧疚或者耿耿于怀了。
为什么呢?我虽然混的不好,但那是因为我有原则。那些混的好的哪个不是置伦理道德于不顾的人精?
想必讲到这里,诸位也能察觉出有些不妥了。或许会有人反驳我,说我扭曲了这话的本意,或是进行了恶意的揣摩。
那我也有必要澄清一下。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句话描述的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我上述的言论也并非完全否认这种现象的存在。
生活中确实会有一些不公平。爱抱怨的受人关注,不吭气的总被忽略。我本人也曾是这种现象中的受害者之一。但这绝不能做为失败的推辞。
我之所以会把这句话反推,甚至延伸。是因为我本人曾经就被这话所误导,我的身边也有很多人,正在,或者曾经以这种方式看待问题。
这是种可怕的观念。它使人不愿承担后果,使人心安理得的堕落。
不哭本是种坚毅的品质。起码在我看来是这样的。但如果把它做为自己没奶吃的理由,未免太牵强了点。
不妨试想一下,父母真的会因为哭泣而喜欢上一个孩子吗?老板会因为下属常抱怨便倍加赏识吗?
答案是,都不会。
如果至今你仍固执的认为,只有会哭的孩子有奶吃。那你不妨从今天开始,就做一个会哭的孩子。那样你就再也不用把那句醋意十足的话挂在嘴边“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无论哭与不哭,在我看来都只是选择的生活方式不同罢了。哭并不低贱,拒绝哭也并不高尚。委实没有必要追难于彼此。
但如果你不哭,不是因为坚毅,不是因为性情使然。只是单纯想站在道德顶端来个大批判,并因此已经过的不快乐时。
那我不妨奉劝你一句
loser,早点哭出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