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直在看《完美的日子》,已经N刷了,真的很喜欢这部片子,总是能与男主产生共鸣。他既浪漫又“古板”,有“囤物癖和收纳癖”。
他喜欢用他的黑白相机拍照,然后打印出来,按年月分好收藏起来。其实我也有这个癖好。2刷的时候注意到他的黑白相机是奥林巴斯的,我的第一台也是唯一一台相机也是奥林巴斯的。应该是十年前,我读研期间,用当助教学校发的补助攒的钱,买了我人生中的第一台也是唯一一台数码相机。我记得是800多块钱吧,是个鲜亮的多巴胺色——勉强叫亮橙色吧?读研期间拍了很多在校园的照片,之后会打印出来放入相册,最近一次也是好几年前了。
我好像是个念旧的人吧,又或者说,总想留存回忆的人吧,所以,不知不觉日记记了21年,照片也是不停在照,从人物到风景(虽然照相技术一点也没有,也没耐心学),只是想记录生活而已。
前些天回老家的时候还在抽屉里看到我的数码相机。虽然很久不用了,像素也远没现在手机高,但还是玩味地摆弄一番拍几张照。查看照片时翻到了相机里2014年拍的老家房子返修前的模样。如果没有它,我都不记得以前老房子啥样了。
电影看着看着,思绪又开始乱飞了。想起前几天跟老妈打扫储藏间卫生的时候,又翻出来我一堆"破烂儿”。有毕业时没舍得卖掉的大学课本和笔记本,有从中学起买的磁带(周杰伦啊、林俊杰啊、阿杜啊,五月天啊,等等),有我中学买的VCD(流星花园、lie to me),有我工作那些年出差和旅游的火车票(用皮筋码号的一打一打的)、机票和景点门票,以前买的音乐杂志,淘的音乐CD。从破箱子里又整理到两个皮箱里(老妈结婚时的两个皮箱,早就不用了也舍不得扔)。
讲真,这些东西真的没啥用,平时也不会注意到,根本想不起来放哪里或者存在的东西。但当真的时隔多年无意中翻出来时,很难形容那种心情,因为那都是我的经历,是我认真生活的证明。饶有兴趣地翻翻这些,真的能勾起很多回忆。
一边翻箱倒柜一边也在想,留着这些干嘛,除了自己偶尔翻到还会在意,在别人看来都是破烂儿,跟别人毫无关系,百年之后应该不会有人整理烧给我,他们会流落到哪里呢?没有答案。
旅居经验告诉我,其实每个人都不需要太多的东西,每次出远门即使去国外也只是一个背包和一个拉杆箱。我们生活真的不需要很多东西,很多东西真没必要买很多,我们会为之所累且带不走。但我为什么又制造了些“破烂儿”呐?后来照片都往移动硬盘存,之后又往网盘存,但这些东西越存越多却从来不看,每每看到这些可以触摸的“破烂儿”,还是会在心里庆幸自己存着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
对了,今天还无意中翻到日记本里夹着的2012年10月份逛798时给陌生人拍的一张背影的照片。右下角标注着拍摄时间和地点。
超市里的每件商品在生产后都会标注上时间,从此,它们的命运会在有效期前就完成了使命。我们因为只有出厂日期没有确定的有效期而放松了对时间的关注。时间或快或慢存在于我们的感受里,又或许早已消失在我们的感受和体验里。这一样样的“破烂儿”刚好是我活过的证明,我标注着每一个日期的每一样物品都在诉说着我“精彩”的过往,也在提醒我接下来也要好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