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为止,跑步已经有三年。我承认当初跑是跟风,是觉的跑步是一件考验坚持的事情,可以引起别人的关注。最初蛮享受这种感觉:做到了别人做不到的事情。一段时间后,跑步的热情渐渐消退,随之这种感觉也自然而然消失,而你还要在夜晚的公路上默默的跑。
我自己知道,对于跑步的热情在慢慢的消退。可能会回到原先的状态,也可能会选择另外的事情代替。但当我选择跑完一场场马拉松之后,有一种感觉扎在心里面,它不是当初跑步的感觉,它里面有震撼,因为你从未参与过如此大型比赛,更多的是有一种释然,原来有很多和你一样喜欢跑步的人。下班后,穿上跑鞋来一场夜跑,或者选择在某个周末参加一场马拉松。这和有些人下班后,打游戏或者追剧是一样,只是生活方式不一样。
当然,追求不一样,生活方式也变的不一样。没有觉得选择跑步就比打游戏强,两者之间更没有对错之分。在一场马拉松比赛中,参赛者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是特邀选手,第二类是精英选手,第三类是初级选手。同样是42.195km,比赛开始的时间也是一样的,但各种的目标却不相同。特邀选手是为了奖金去的,精英选手是为了突破自己的极限,而作为初级选手只求完赛就行。
和前两者相比,不要觉得第三类选手就是不求上进,因为受很多的因素影响。在国内的各大马拉松比赛中,夺冠的一般是黑人。他们有身体上的优势,而且把跑步当成职业。我请教过跑马的精英选手,他们的月跑量至少是三百公里以上,为了准备一场马拉松,制定很多的计划,其中包括起居饮食。初级选手大部分是刚接触马拉松,或者是平时的跑量低。我属于后一部分人。在生活中,工作是我的重心,跑步是一个兴趣,可以调剂生活的枯燥无味。
一份耕耘一分收获,三者的差距就产生了。但是一场马拉松比赛往往忽略了成绩以外的东西,这种东西影响着更多的人接触马拉松。有的人觉得是快乐,在比赛中一路享受;有的人觉得是坚持,即使是走也要走到终点;有点人觉得是感动,在自己快要放弃的时候,听到别人的鼓励;
跑完马拉松后,身边的朋友总会问跑了第几名。对于这样的问题,我是怕回答的。我是业余中的业余,成绩肯定很差。然而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我会告诉他们,我得到了成绩以外的东西,诚然他们只对成绩感兴趣。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个以结果为导向的
社会,它决定了一个人的物质、身份和地位。我没有否定它,只是觉得太狭隘,它只适合少数人群,毕竟精英占社会的人数是极少部分,那么例外的大部分人就不努力了,反正也争不过他们,不竟然是这样的道理。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场马拉松,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就是起点。人们常说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其实在你出生的那一刻就有你的家庭决定了。比如那些喊着金钥匙出生的,起点肯定比你高,脚上穿着跑鞋甚至是开着跑车和赤脚的你比赛,你总不能往回跑,在投一个好胎吧!但是可以往前看。如果死亡是终点,在没有到达之前,至少可以选择如何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