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
“一滴墨水可以引发千万人的思考,一本好书可以改变无数人的命运。”——拜伦
《狗猫鼠》
“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命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
虽然先生一直在骂猫,还骂它吃了自己的小老鼠。但我觉得很有爱。他家小老鼠应该很卡哇伊ฅฅ*吧![大笑]
“当我失掉了所爱的,心中有着空虚时,我要充填以报仇的恶念!”
“假如我出而为人们驱除这憎恶,打伤或杀害了它,它便立刻变为可怜,那憎恶倒移在我身上了。”
《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其人,想来就是鲁迅经常讥讽的那种“无知八卦,脑子里一堆繁文缛节”的“愚民”。鲁迅这样叛逆的革命斗士,一定是不喜欢的。
但阿长不同。得益于幼时的朝夕相处,鲁迅对阿长有着更立体的认识。
“她果然有伟大的神力。”
不错。连环画《山海经》对于鲁迅家的大人来说,其实算不上什么了不起的东西,但能做和愿做不是一回事儿。只有阿长,把他想要的《山海经》记在心里,最终圆了他的一个梦。
而作为女仆,弄到这本书的难度又远大于鲁迅家有文化有资本的大人,她甚至连书名都记不清。可知她用心之苦,心意之善。
《二十四孝图》
“二十四孝”应该是传统文化糟粕中最差劲儿的一个了吧。
“惟有在人生的事实这本身中寻出欢喜者,可以活下去。倘若在那里什么也不见,他们其实倒不如死。”——阿尔志跋绥夫
生活本是平淡无聊的。要学会接受这种真实的人生,用自己的心和智慧发现平淡中蕴含的美。这样可以免于庸俗,也可以免于幻想。
鲁迅幼时看过《二十四孝图》,看过后再也不想做“孝子”。因为太难,需要付出性命感动神灵,自己怕是没那个本事。
看过《郭巨埋儿》后,又惴惴不安,总担心自己的父亲要做孝子,把自己埋了,以奉养祖母。那时起,他就暗暗把祖母看成了“势不两立”的敌对方。《二十四孝》“威力”之大,可见一斑!
至于当下的信息社会,了解《二十四孝》很容易。除了少数机智诚心合乎情理的故事,其余的都是胡诹瞎编,毒害民心。
我很好奇,故事编纂者,郭守正等人,他们自己是否食过父母的粪便?是否凭着肉体融化过三尺冰层?是否忍着痛痒接受过蚊虫的轰炸?
鲁迅在《我们现在如何做父亲》中讲过:中国的传统是尊老轻幼。传统总以老者为权威,要年轻的新生的生命牺牲于他们。
“郭巨埋儿”正是这种思想的典型体现。它同时也是我最讨厌的故事。一个国家要想有希望,必须重视新生的未来的力量,而不是把那些垂垂老矣的东西供上神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