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星期日,一周难得这么一次早上没有缭亮的军号声。早上7点40,我开始起床,洗淑完毕,我熬了两碗粥。于是,我吃了一碗粥,因为没有其它东西可以吃,肚子总觉的不够饱。
上午9:00多,外面天气还十分寒冷,双手放在外面一会儿甚觉冰凉。我来到肉食店取了猪腰子,然后一路向东准备买一些水果,文化路上的路边水果摊还没有开张,我来到一个杂货店目前,正好看见了我迫切需要的手套和帽子,我也不管好丑了,只要能戴、能用就可以了。于是,我买了一双5元钱的手套、一只10块钱的帽子,当场就戴了连起来,走在路上果然暖和多了,就是从来没有戴过帽子的我,觉得头上蹦的紧紧的!
我乘坐2路公交车来到绥德县中医院附近,下了车,不远处就是路边的一个石牌坊,牌坊年代悠久,上有扶疏山,沿着一块块石头铺就的路而上。不久,一个高大的城楼便映入眼帘,在其门洞的上方有雕刻在城墙石头的三个大字“永乐门”,城墙及城楼一共有三层,上面的城楼是现代所修,但此城墙写得较为古朴。此城门是绥德县城众多城门中唯一遗留至今的,今天,这个城墙及城门与周围建筑已经融为一体了。我细细观察,终于从其一旁的绥德县兽医站处找到了入口处,可惜的是,大门有锁无法登临。我站在对面兽医站的楼上,近观城楼,仿古建筑雕梁画栋、飞檐走壁,煞是美观。
然后,沿着向上的街道蜿蜒而行,一路上尽是一些富有地方特色的民居,青砖黛瓦、拱形窑洞、东南朝向的门楼,以及每隔数米就有一块镶嵌在墙面的砖雕,砖雕似乎是现代人用模具制作而成,但一点也不妨碍艺术美的展示。所有的砖雕皆画面图案精美、栩栩如生、形态各异,不由得让人驻足慢慢欣赏。这里的确有不少令人称道之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留及传承还是相当不错的——村村有庙、戏台,处处有文化遗迹、新建地方特色景观。
我一路走走停停看看,近11点,我不知不觉就到了绥德县革命历史纪念馆(八路军359旅司令部旧址)、汉画像石馆。这两处皆不收门票,由于时间关系而不能入内观看。
我继续向西而行,就是正在修建的扶苏墓,据说是绥德县近年来重点打造旅游景观,已经维修了两三年了,至今尚未完工。我站在汉画像石馆前的一块空地上,远看对面山上有一个高大的秦代人型塑像,想必一定是公子扶苏了;近看,是一座还未完工的秦代宫殿,宫殿前有正在行驶秦代战车塑像,仿古的建筑风格,由此营造的意蕴还是相当不错的;再看看宫殿前的下方,低洼处有几孔窑洞还有人家居住着,不时的从其烟窗中冒出少许的青烟,让空气中稍带一点点刺激的味道。不禁让人感慨万千:堂堂大秦帝国的继承人,于今天也古迹寥寥,恰逢当今盛世,才有可能为他树碑立传。
我从此处(绥德老城区)找到一个下山的不宽通道,虽然是一路蜿蜒向下,但是几乎没有石阶,为人的出行增加了不少便利。弯弯的通道两边的建筑,皆富有地方窑洞特色,且依照山势而建,彼此之间皆犬牙交错、相互交融,俨然已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通道的路中央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下水涵洞,涵洞的周围一般都有冰冻的痕迹,走上去滑滑的,我观察过当地人:哪怕是牵住妈妈手路过此地的儿童,也会刻意的绕过这个地方。但让人不舒服的是,一些乱七八糟的杂物也被周围居民抛在其上面,甚是不雅。
我沿着过道一路向下而行,来到了绥德师范附属小学,据说是绥德县最好的一所学校。学校没有独立的大门,只是沿着街边的房子空了一间作为进出的大门。我信步走进了大门内过道上,学校虽然不大,看上去倒也比较精致,且一眼就尽收眼底:一个不大的操场,操场的周围全是一些教室和办公室。这时候,传达室走出来一个值班人员,与他打过招呼以后。他告诉我,学校属于榆林市教育局主管,学校规模虽然不大,一共有20个班级,1000人左右。
我沿着学校门前的街道一路东行,大致的方向还是错不的,预备到永乐门附近。我又沿着一条曲折向下的通道前行,不久,我又看见了一个高大的城楼,与永乐门相比稍逊风骚,定睛一看是来到了“银川门”基本上没有古朴、沧桑之感,城楼只有两层,应该是现代人在原址仿古复建而成,但是,看上去依然是挺不错的。城墙的一边便是“天下名洲”石刻处,此处有几乎垂直的石崖峭壁,石头倒是当地常见的,但是其外形甚为奇特,一种雄浑沧桑之感油然而生!
11点多,我赶到祥云名园支医住宿处,一打开房门,里面香气扑鼻、温暖如春。我来到厨房,支农的老许正在做扬州狮子头,袁和张正在一旁认真的观摩、学习。老许做的狮子头是用水汆的,而不是油炸的!实际上油炸的弊端不小,一饮食不够健康,二是吃到嘴里较糙而嫩度不足,只是稍微香一点而已。老许的技术还是不错的,周五晚上已经领教过一次,吃起来甚觉过瘾!我的评价是,在扬州也超过不少饭店的水准。
午餐以后,大家匆匆收拾好桌子,立即组织掼蛋。一局以后,我提议,大家一定要外出转转。下午2点多,正是一天中最暖和的时刻,我们(许、袁、张、王、李及我)一行六人步行到扶疏山,沿着大石牌坊过道一路而上,张总是走在最前面,与我上午走的路有一段是重复的。一路上,李不断的对我感慨的说,绥德县虽然是一个小县城,自古以来,一直到今天留下了不少的古迹及新建的仿古景观。
在街道的边上,我们看见了一户门楼较为破败的人家,门楼的下面是一对年代久远的石鼓,石鼓与木头支架连在一起,破旧门楼的正对面是照壁,看来,这也曾经是一个大户人家。于是,我们贸然进入到院子里,有人担心的说,这里会不会有人把我们轰出来。我对他们说,放心吧!绝对不可能。刚刚来绥德时,我及何曾经多次贸然跑进人家的院子里,我们不开口,人家就把头从窑洞里探出来看看,大约我们不像是坏人,人家什么话也不讲就又回到了窑洞里。我正说着,果然,一个窑洞里探出一个小脑袋,看了我们一群人几秒钟又缩回去了。我对老许说,一对石鼓价值1万如何?他们笑著的老许说,如果是一万的话,老许马上就掏钱办好!
大家沿着山上的街道边走边看,路过绥德实验中学,其民国风格的门楼吸引了我们的注意,门楼上拱形石条有“省立第四师范学校”的红色字体,原来,这就是绥德师范的旧址即今天的绥德实验中学。我们继续前行,突然,我们看见了前方一个高大、壮观、古朴的3层石牌坊,石牌坊上面石刻精美、装饰华丽,系明代皇帝位表彰官员妻子的贞洁坊。我们一行驻足观看、细细欣赏,我正准备拍照两张,附近的一个妇女热情的提醒我:等牌坊下面的人离开了,才好咧!
我们一行继续前行,张依然走在最前面,我突然看见,街道前方稍低处有露出一角的古建筑,在它的旁边是绥德县特殊教育学校。袁立即喊住张,我们出来就是看看有文化的地方。我们下去以后一看,原来是绥德县文庙,地方有几亩见方。由照壁、孔子塑像、石牌坊、一座两层楼阁及附属房屋构成,里面的景观大多数为近代所建,依然可见一定的历史沧桑之感。里面还摆放了不少的石狮子,这些石狮子都是有些年代了,一个个都用玻璃罩子保护了起来。
站在文庙的庭院内,我们远眺前方就是绥德县政府门前的广场,广场上人山人海、敲锣打鼓的很是热闹。于是,大家就顺着下山的路准备来到这里看看,不久,我们却看见了一处当地很是平常的民居,却是大名鼎鼎中国共产党陕北创始人李子洲故居。在其入口处,有伟大领袖朱德于1941年题词的“陕北共产党创始人李子洲同志纪念碑”,在其一侧还有一块石碑,上有李子洲故居五个大字,两边是“生为革命撒播火种,死为祖国激励后人”。我们进去以后,发现里面是个杂乱的院子,院子里住满了人,只有三间房门锁着未住人,透过门窗向里看,有一间专为祭奠李志洲同志的,另外两间纪念当时革命烈士的。我们询问里面的住户,因为交流不畅而不知所以然。
离开李子洲故居不远处,我们就来到了绥德县政府门前的广场,原来是一群陕北老汉和几个老太正在自娱自乐表演当地特色的戏曲,两个老太扮演一对情人对唱,他们不仅唱歌,还有丰富的表情及动作。旁边的老汉、老太有拉二胡的、敲锣的、打鼓的,还有一个老汉握住一个麦克风始终注意着场上的动态,看来是做主持的。他们的表演吸引了不少围观的人群,大家里三层、外三层围着他们驻足观看。我还拍摄了一段视频以作纪念。
然后,大家返回到祥云名园处,而我及李仍然意犹未尽。我们一路继续南行,一直步行到龙凤桥,正是一天的温暖时,明媚的阳光普照大地,桥下河道里冻冰发出耀眼的反射光。我建议,到河道里看看,河里的冰冻上能否走一走?我们在桥附近一个不起眼的地方,才找到了下到河床的、至少有六、七米高的台阶。来到河床上,发现泥地上都是白茫茫的,李告诉我:这是土碱,他小时候在徐州老家将其收集起来,作为制作肉制品的佐料。我想想,确实是这样的,温度低了,土壤里的碱溶解度下降而析出了。河床上面的河道里结满了冰,我信步踏上冰冻之处,没有一丝声音,只是在阳光的照射下,冰冻表面有一点点融化的积水。我大着胆向河床中央走去,李急切的制止我。我说,这个冰冻没有问题的,我们小时候见多了:冰冻很厚,非常牢固,这里的河水不深且冻到底了!于是,李帮我拍照几张以留念。
我们越过大桥逆流西行,眼前是一个河道三岔口,河的对岸就是绥德县著名的千狮桥。河水滚滚一路向东而流,仔细一看,河面隐隐的有着诸多没有融化的浮冰,浮冰不大,忽上忽下的顺流而下。再看看无定河上游,水流甚急、隐约有哗哗的水流声。在宽阔的河道两侧也有结冰,我小心的走到冰面上,冰冻依然牢固,没有发出一丝的响声。我慢慢向冰冻边缘处走过去,蹲下身来,用手仔细的摸了摸冰块的厚度,大约有近二十公分的厚度,怪不得冰冻是如此牢固的。河的对面,有几个顽童在河岸边嬉戏,他们一边走,一边向河里扔东西,还付出巨大的声音。
我们一路西行走了好远,我及李急切的想上岸而行。我们穿过一丛丛有一人高的荒草,终于找到了一个上岸的台阶。来到地面一看,已经到了张家砭清水沟村,此处离石魂广场不远。马路对面就有一座稍高的石与土夹杂的山峰,山上还隐约可见有一座庙。我们登上月龙山的顶处,方知道庙宇是“晋溪洞”,也叫月宁寺。寺庙规模不大,一般为一个村所建,日常人迹罕至,没有专门看守的人,有的门连门锁都没有,只有一根铁丝拴住。我们一一打开门看看,然后又轻轻的关上门。
近五点钟了,我及李一路步行至龙凤桥,然后回到祥云名园的支医住宿处。不久,大家一共十人坐了满满的一桌,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共进晚餐。晚上7点多,我及李先行离开。大约8:00多,我来到绥德中学高一4班,在教室外面就听到里面不小的嘈杂声,我立即走进去制止了他们。我巡视了一圈,星期五上午布置的作业,有不少同学还没有完成好。我要相关同学立即抓紧完成,今天晚上有专门的化学辅导课,大家做好以后,我要进行评讲。在我的严肃注视下,不少同学开始认真的完成学习任务。
下一节课评讲时,同学们总体上还是比较配合的,但是,一段时间以后,就有同学随意插嘴的“老毛病”又犯了。我停下来,对着大家说:就是这一条填空题,如果不对照答案、没有老师的评讲,你们有几人做对的?顿时,整个教室安静了下来。同学们,你们还是要谦虚、谨慎一点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