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低水平勤奋陷阱”
“低水平勤奋陷阱”:摘记更多的知识
读书方法的升级: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
阅读+划线/摘抄的读书方法是把一本书分成了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
而理解和记忆一个个孤立的信息,可不是我们大脑擅长的高效行为
我们记住新知识更好的办法是和已有的知识进行联系
大脑通过已有知识学习新知识的特性,不仅能帮我们记忆,还可以将新旧知识构建成知识网
记忆宫殿法:构想一个我们熟悉的场景,把需要记忆的事情放到已经熟悉的场景当中
放慢速度,让读书事半功倍
读书一定要花时间、耐心和思考力,将获得的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进行网络状的联系
刻意放慢读书速度,花时间记录读书笔记——不仅仅摘记名言,而是描述读书后受启发的内容,这些启发和我过去的哪些经验有关
从读书到发现临界知识
读书时将新知识和 生活中各个领域起基本而重要作用的规律(临界知识) 进行联系会更有效
当要解决某个问题的时候,主动去寻找可能会讨论这个问题的文章和书籍
读书并不在于多少,而在于你有没有通过读书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发现临界知识并把它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当中
小结:放慢读书速度,采取知识宫殿法,在新知旧识间建立联系,形成知识网络,重新理解这个世界,让读书事半功倍,从而跳出“低水平勤奋陷阱”。
学习临界知识 需要具备的两个心态
底层心态之一:绿灯思维
我们相信什么,我们如何看待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关系,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效能
更高效的学习,来自更合理的学习方法假设
习惯性防卫:当我们感觉到自己的观点、尊严可能会受到挑战的时候,我们第一个反应不是思考对方的挑战和质疑是否合理,而是怼他
我们为什么会有习惯性防卫呢?
有“基本归因偏差”的心里基础后,就比较好理解这个概念了
当我们自己遭受挑战的时候,会下意识地向外部找原因。当我们把外部原因当真后,别人针对我们的意见就显得不合理了。
在知识而非体力占主导的社会中,习惯性防卫会不知不觉地阻碍我们成长
有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而不知,那就会陷入无法提升自我的境地
如何减少习惯性防卫的不利影响?
建立绿灯思维打破习惯性防卫
红灯思维:一听到不同的观点就消极处理,第一反应是找理由反驳
绿灯思维:当我们遇到新观点或不同的意见时,考虑新观点的优点、用途和价值之后分析这个观点可能的不足,想办法完善它
真正做到绿灯思维,需建立一个更基础的认知:区分“我”和“我的观点/行为”
聪明人知道尊严不是在别人驳倒自己时去维护面子,而是发现改进和成长的机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底层心态之二:以慢为快
快是结果,不是原因。越是快速提升的能力,反而越需要下慢功夫
“结硬寨,打呆仗”
真正高效的学习,其实是知识融会贯通的结果。有了对重要的、核心知识的深刻理解,我们才能运用起来游刃有余
我们想要快速提高,努力的方向应该是花大力气打通那些知识阻塞,而不是追求看起来很花哨的新方法、新技巧
所谓厚积薄发,你只有在此前花真功夫死磕了很多基本的道理,打通了那些知识阻塞,才能在之后的书籍中读出作者想写而没有写的,作者没写而应该写的
把慢功夫花在真问题上
以慢为快,把80%的时间,花在20%的重要问题上面
把时间花在重要的基本概念、有启发的观点和自己没想明白的问题上
在某种程度上,知道、明白一个道理,和相信、践行一个道理是两码事
真正阻碍我们的是我们的不确定和恐惧
小结:掌握临界知识,首先要在学习新知识时有绿灯思维,而在具体学习时,又要有以快为慢的心态,把慢功夫用在真问题上,比如学习掌握临界知识。
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底层方法
学习的本质是什么?
深度思考根本不是“肤浅思考”的积累结果——他们根本就是完全不同的认知方式。在肤浅思考的认知前提下,通过增长见识和扩大知识量,一个人不大可能变得思考深刻
学习本质上是一个改变我们假设的过程,因为我们的所有决策都是在自己的假设下做出的
我们所有的观点、结论,本质上都是一个假设。观点和结论的好坏,取决于我们的假设与事实相符的程度
有时候,向外求,不如向内求
我们过去的经历是一篇篇写满我们的弱点和优势,写满了我们的错误假设和生活灵感的文章。只有通过精心的筛选和仔细的加工,这些经历才能变成我们生活的宝典指引我们之后的道路,而这个加工的过程,就是我们加速改变旧假设、发现新假设的过程。这种能力的培养就是在提升我们的学习能力
反思:提升知识掌握的层次
内功的基础,便是反思。反思不是总结,反思的实质是对假设进行校正。总结是对结果的好坏进行分析;反思是对产生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
从应用角度看:
做事的顺序:做出假设→采取行动→产生结果
反思的顺序:观察结果(现象)→研究原先假设→反思校正假设
我们对同一件事情得出假设的质量不同,意味着我们的认知深度差别很大。而要想让我们假设的质量得到提升,最核心的步骤,就是反思。
反思在学习的过程中至少起着三方面的作用:
(1)反思帮助我们发现知识的误区:跳跃性假设
“跳跃性假设”(跳开理性思考的环节做出的假设):未经理性思考、面对某种场景就立刻得出的结论 事实→行为
事实→大脑解读→假设→行为
放慢思考速度,找到更合理的方案
不这么做,未来因此浪费的时间更多
(2)反思可以促进已有知识产生新知识
在反思一件事情的时候通过联想和连接,将生活中其他经历和经验串联起来,重新认识和审视自己过往经历的办法,能够将自己分散的生活经历进行重新组织,从而产生新的知识。
(3)反思可以督促我们检查学到的新知识是否用了起来
1、每日反思对标,其实是一个“打卡”的过程。坚持对标记录,能够通过正反馈,加速习惯的养成。
2、每天反思对标同样的内容,是一个自我催眠的过程。
3、对标的过程可标准化为“对标——对表——对照”,让反思日记在对表环节,更加精细和易于比较
训练反思能力的三个方法
(1)从小事反思,深入突破
高水平的反思能力:能够持续地从日常工作、他人经历和书籍案例中找到提升自己的方法、改进服务客户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有能力通过反思让自己处于持续改进的状态。
决定你在关键时刻表现的,是一个个小事的积累。 想要在关键时刻有更好的表现,我们就应该通过对日常生活中一个个细节的反思来改进提升自己
反思日志不一定要记录大事,从日常的小事、小习惯入手,从思考问题的过程入手,我们就能找到改进的办法
把自己的情绪和思考的过程,甚至身体反应和当时发生的事情结合起来记录,再回过头来看的时候,才会有更多的启发和触动
(2)把生活案例化处理
我们之所以不改变,常常因为我们没有得到正确而及时的反馈。 生活每天都在生产未经加工的经验素材。我们的判断来源于经验,而有效的经验来源于对判断的反思。反思,让我们把生活的素材重新解读,成为洞见。 我们要把生活中重要的部分选择出来,然后才能从中发现更有价值的启发。而这个过程,都是在锻炼反思能力。
(3)培养记反思日记的习惯
持续反思带来的隐形竞争力
坚持反思日记有两点非常重要:1、最初的假设。假设,记日记本身是没有问题的;如果有问题,那就一定在自己身上。 2、写日记能持续,是因为获得了正反馈。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是来自年龄,甚至不是来自经验,而是来自经验总结、反思和升华的能力
在提升学习认知能力方面,反思是最最重要和基础的技能,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反思日记,是一个帮助我们主动对行为影响进行反馈的工具。 每天写反思日记,反思的能力会逐步提高。
以教为学
把教别人的过程作为帮助自己学习的过程。 表面上是知识输出,实际上这个过程还有额外的三个价值:1、要教别人,就会督促自己发现知识阻塞,进一步打通已有知识。2、教别人的过程,是一个强化记忆和认识的过程。3、教别人之后,别人提出的疑问、质疑和新想法,会增强我们的认识。
在具体以教为学方法的应用中,有什么技巧吗? (1)备课不能知道多少讲多少,而要为讲清楚这个问题大量查阅资料,购买书籍。 把教学当作一次全面提升拓展自己相关知识领域的机会,能够极大地提升自己的学习深度 (2)在备课中,一定要主动查询不同的观点和不支持自己结论的反面案例。 一定要坚持思考自己所教的内容能不能真的站得住脚,经得起考验。只有真正知道我们拥有的知识的局限性所在,我们才配真正拥有这个知识。
刻意练习
的核心假设:尽管专家级水平是逐渐练出来的,但是关键在于受训者必须通过训练掌握更高级的心理表征(换个概念,元认知),才能真正有突飞猛进的进步。 ↘ :我们的大脑在思考问题时对应的心理结构
元认知是对我们的思考过程的思考。 刻意练习,就是提升元认知能力的过程。 元认知是思考的过程,临界知识是思考的工具。 刻意练习最关键的还不是掌握具体的临界知识,而是要改变我们的思考过程:有意识地应用更高级的心理表征解决问题,提升元认知能力
刻意练习如何与临界知识结合应用?
对基本核心知识划小圈
在认知能力这样的思维训练中,划小圈(持续、刻意地进行大量专注训练)的内容就是我前面提到的对基本概念、临界知识、知识阻塞等关键地方进行反复的探讨和思考,直到把这个问题吃透,弄明白。
将基本知识组合成更大的能力单元
学习水平,某种程度上就是拥有正确的底层关键知识的数量及调动其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综合体现
在各知识能力单元之间构建认知框架
你必须依靠模型(临界知识)组成的框架(把临界知识整合起来的认知方式)来安排你的经验。 我们可以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运用与认知框架相关的临界知识和其他能力,极大地提升认知效率,进而表现出让人惊讶的认知深度
持续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技巧
记录
如实地记录过程
认知失调:当我们的认知和行为不一致时,我们往往会扭曲我们的想法,使之符合我们的认知,从而减少“失调”所带来的不适。 事实上,不靠谱的不仅仅是我们会扭曲自己的想法,甚至我们的记忆本身就很不靠谱。
如实记录的价值:有丰富的材料(生活经历)拿来吸取教训,加速成长; 记录的时间跨度越长,就越可能让自己看到更深层的规律。
主动思考,挖掘看不见的关系
更有价值的记录,是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记录自己当时的情绪、思考过程、外部环境等等(任何一件事情的发展,都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累加作用)。除了记录这些影响因素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记录自己的思考过程。
记录的过程,其实就是联想、启发、归纳、演绎的大集合,是调研自己所有的知识去重新理解过去一天发生的事情。而这种通过书写记录、调用知识来解构和重构问题的过程,才是记录最有价值的部分,也是记录帮助学习快速提升的关键环节!
定期回顾
回顾,让我们能够在平淡生活中创造惊喜,让我们过去的记录和反思价值倍增。 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
周/月度回顾——审视问题解决思路
年度回顾——检视基本思维方式和激发灵感
以年为时间跨度进行反思。年度回顾,能够帮助我们在较长的时间跨度下,更容易看清错误的根源,从而更好地集中精力解决问题。
五年以上回顾——探寻基本规律如何影响生活
时间线回顾法,能够让我们发现当时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如何影响了我们今天的生活;一些基本规律,在10年的跨度中始终发挥着作用,并没有因为当时看起来无解就真的不存在了。
付费购买
提升学习内容的质量之“买书”
作者买书是为了更快速地寻找问题可能的解决方案,探索如何消除知识阻塞。 在深入思考问题的状态下,能够在多本书籍之间快速穿梭、寻求解决思路是特别重要的一件事。
增加有效学习的时间之“买时间”
花钱购买能够帮你省时间的生产力工具,是最划算的投资。 要了解对自己有价值的人和观点,现场感以及获取信息的速度都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