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始,我带七年级,第一节课我一定是要讲明我的教育理念:那就是没有人是笨蛋,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基础上提升。
我刚说完没有人是笨蛋,后排一个孩子把手举得很高,他怯弱地站起来,用眼睛瞄了瞄四周,把头低了又低,用蚊子般的声音说:我就是个笨蛋。同学们都扭头,惊讶地看着他。他更加羞愧,头低的背都有些弯了,远远地看去像一个弓着背的虾,我感受到他的颤抖。
下课后,我把他带到办公室,他腿迈进来似乎有些不稳,踉跄了一下,险些摔倒,好不容易站好,仍然低着头,不敢看我。我问,你叫什么?他用眼睛看着脚尖不停地搓着衣角,然后又两只手握紧。我叫张明(化名)。
谁觉得你是笨蛋了?他迟疑了一会,气息似乎更虚了,磕磕巴巴地说,我……我……自己觉得我是笨蛋。我更加好奇,是怎样的经历让一个孩子对自己有如此的评价。
我拉开他的手,手心湿湿的,僵硬,冰冷。你是用什么标准来判断的?怎样的人是笨蛋?他的手一抖,整个人想要往后缩,迟疑一会似乎想抬头看我,我自己这样认为的,我妈妈也这样认为。他的脚明显在抠地板,腿变得更加僵硬。我成绩不好。这一次他终于抬起头,用眼睛的余光看我。我轻轻地说,因为成绩不好,家长觉得你笨,学不会,所以你也觉得自己是个笨蛋。他好像松了一口气,紧绷的身体一下子松垮下来。
一个孩子是受了多少评判才形成了如此的认知。一个孩子从内心认可我是笨蛋时,他是多么无助和茫然。一个孩子从嘴里说出我是笨蛋时,他是多么的绝望。我好想抱抱他,孩子,每一个人擅长的地方都不同,你可以成为不一样的你。我知道这样说是无用的,只能在实践中,在每一个具体的学习行为中,让他逐渐发现我可以,我行。
要让一个孩子知道自己有价值,是多么重要。家长总是发现孩子不擅长或者做得不好的地方,却忽视了孩子能做到的。孩子从能做到的事情中获得了对于自我的认知,而这个认知将影响他做很多事情。
看到孩子做了什么,而不是没有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