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发展 艰辛历程
----《数学文化教程》随想感悟四
大寨一中 高元节
读过第八章和第九章,给我的感觉是:读不下去了,数学越发又遥远了许多,我喜欢跟自己相近的东西,书中说到的数学的一系列的介绍,以及发生的人和事,还有比较高深的理论知识,让我读的很吃力,里面大部分内容都是我不知道的,但是我也从中读出了数学的发展历程是很曲折的,中间是经过很多数学家的很多努力的。
杨振宁曾经说过:“我一生最终的贡献是帮助改变了中国人觉得自己不如人的心理作用。”陈省身对此深有同感:“过去总认为中国人在科学上不如中国人,我的微博贡献是要把它改过来。外国人能够做的,我也能做到,做的一样好。”
这是书中的一段文字,我对此很有感触,数学家的爱国情结是非常伟大的,如果没有这种精神,他们很难一步步坚定的走在数学研究的道路上,我对数学家们背后的故事产生的敬畏和好奇,针对这两章的内容而言,我实在是不敢恭维,我就说说对数学家们的敬畏和憧憬吧!
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数学家”呢?我认为真正实干,从事数学研究工作的才可以称之为数学家,数学家们是怎么样看待数学的呢?相信在很多学生心中,数学估计就是噩梦,可是对那些数学家来说,数学就是学科的王,数学统治着宇宙。如果让一个数学家来给我们学生上课,那学生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态呢?学生们会一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数学课呢?是不是也产生敬畏之心,从而认真对待数学课由心尊重数学知识呢?我特别想看到这样的一幕,可惜......
如何让学生爱上数学?也让他们在数学上有所发展,称为未来的“数学家”,我想通过在书上了解到的数学的经历及贡献,向学生多做引导,引起他们对数学的恭敬和兴趣,很多伟大的数学家有一些传奇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不是无意义的琐碎,也不是一些让人盲目追求的癖好。而且一些高贵的品质和令人称艳的能力,让我们对其敬仰,这些伟人也会因此成为我们的偶像,让孩子有一个追逐的目标。如果孩子认为数学是枯燥的,对数学没兴趣,就先让他看看数学家们的故事。
数学家们的爱国情结,数学家门的钻研刻苦,数学家们的精益求精,数学家们的执着追求......都可以成为学生追逐的方向,其实这些东西正好是学生们缺失的东西,我想通过数学家身上的故事,让他们从中感悟到作为一个人,如何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书中还写道:“怀尔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陈,在经过长达八年夜以继日的艰苦工作而取得成功之后,他有着巨大的成就感和精神自由感;同时感到有点忧伤和悲哀:我们从此失去了那件东西,它曾经长期伴随着我们,是我们儿时的梦想,并把我们带进了数学。”数学家成功之后,优越感里还带着忧伤和悲哀,可见,长时间的对数学的钻研过程,已经使他们把数学看成是生活中,生命中的一部分了,成功了,意味着钻研结束了,反而有些失落和失意,心心念念想得到的东西,最后得到了,但是中间的过程才是最令人忘却的,最令人珍惜的。
数学的枯燥,是因人而异的,需要我们自己去发现美、体会美、在数学的追求中感受真理,如果一个人能够把数学作为他自己的生命去对待,那一定可以成为数学家,而且一定是伟大的数学家。其次,还需要我们心无旁骛地坚持。可能学生们现在还小,才上初中,等到他们要参加高考、进了大学后要面临毕业……这些都很有可能迫于各种压力,使他们改变初衷。我们光有美好的梦想是不行的,还要切合实际,这样的梦想才能变为理想。
所以,如果想成为数学家,我们必须始终如一地坚持最初的选择,要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要挺住各方的压力,不要让外力来破坏你的内心世界。光有一份心也不行,数学家必须要精于数学,要有很好的数学基础,同时在中国这中教育体制下,必须要有很好的成绩,否则无法继续学习,不能上大学、不能上研究生。毕竟自学成才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主要还是要靠学校教育把学生引领到数学的前沿。
关于数学的学习,要学会数学的思维方式,要多读多看多做。动手做数学题是必要的,华罗庚说过:“学习数学不做题,等于到了金山不拿金子”,但做题时不要总是照着课本的解题模式去解题。整个数学体系就是一些数学定义和数学规则构成的。所以要深刻理解每个定义,要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解题的时候要由自己理解的定义出发,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完成,不要套用模式,要知其所以然。要有广博的数学视野。不要仅仅局限于一个定理一个推论什么的。每个概念的形成和每个结论的取得都是由历史背景的,每个数学结论的取得都有一个背景过程:现象——问题——猜想——证明——结论(或新的数学概念),在学习数学的时候要注意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尽量深刻地了解数学背景,这也是一个优秀数学家所必须的。
我们的学生坐在我们的面前,他们就是我们的责任,我们传递给他们的一切,对他们都是至关重要的,当好他们的数学老师,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幸福,教学工作好几年了,是浑浑噩噩误人子弟,还是兢兢业业教书育人?是照本宣科,还是以研究的心态做教师?是只围绕着分数精耕细作,还是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我无奈了。
当然,选择师范,坚守教育的过程往往伴有痛苦和代价,因为当下的教育生态并不让人满意。我越来越觉得教育是一种悲壮的坚守,因为在现行教育体制下,我们很多时候不得不在良知与现实之间进行艰难的抉择……因为“分数才是硬道理”!分数成了所有学生的人格标签,也成了所有教师的全部光荣,或者耻辱!我痛苦无奈,正说明我有了自己的教育信仰,说明我不甘于做一个平庸的教师。拥有自己的教育信仰,坚守自己的教育信仰,敢于说“不”,我的回答很简单:努力在做一个新时期的“新型数学教师”。
读完了这本《数学文化教程》,对数学的认识更加深了许多,有了新的认识,有了深的认知,就要有所行动,知行合一,才是教师的立身之本!